一名十幾歲的少年,在這等妖魔橫行的地界,帶著魏國走到今日,必是吃盡苦頭。
相較之下,他們這些黎民百姓很可能甚至都要比之大王過的更加幸福美滿。
一想到這些,諸多村民無不是自覺心中有愧。
下邑王都,東城外空地,下邑鄉學正在有條有序的建造中。
同時,西城外的空地,其下邑西學宮也在有條有序的建造當中。
在魏恆的預想中,下邑城外暫時會修建四座學宮,分別是東西南北四大學宮。
這四座學宮,便是國學,供以鄉學學子升學進修之用。
除此之外,四郡郡城皆會有東西南北四座學宮,同樣供以鄉學學子升學之用。
四郡各自四座,便是十六座學宮,再加上下邑的四座,總共二十座之數。
對於目前文教並不興盛的魏國而言,怎麼著都夠用了。
各地村學、鄉學、縣學、國學相繼拔地而起,其所耗費的錢財不計其數,很快就將魏恆再次弄成一個窮光蛋。
幸好,王令下達之後,各地村民用於號召,免費出力幫助修建學府。
因此,魏恆只需要提供材料,再派遣一兩名工匠指導,各地的學府便順順利利的相繼建成。
當然,因由工匠有限,對比建造的國學,縣學明顯要遜色許多。
同理,鄉學又要比縣學遜色許多。
最為差勁的當屬村學,很多地方基本都是些草棚,或者竹棚。
不是魏恆不想建造石頭房子或者泥土房子,而是金銀實在有限,在這種科技極為不放大的地界,成本無法降低,他便無力建造石屋泥房,只用以茅草屋等建議的房子湊合著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者,茅草屋也很金貴。
畢竟很多村民的家便是茅草屋或者草棚,村學能是茅草屋以及草棚已然是極為不錯了。
.......
山野官道,一個商隊正徐徐走來。
只聽其中一人說道,“這便到了魏國地界了嗎?”
“許先生,這裡便是魏國了,再向前走個一日,便能到達魏國王都下邑。”商隊中的一人回話。
這人名叫許二多,乃是商隊中的隊正。
被稱作徐先生的男子說道,“聽聞魏國國君魏恆擁有一隻神鳥守護,能夠斬殺大妖對嗎?”
“好像是有這樣的傳言。”許二多所在的商隊也是第一次前來魏國,因由交通不便,訊息閉塞的緣故,他們也僅僅只是聽說了一些魏國的事情,對於具體如何並不清楚。
許與想了想,說道,“此事既有傳聞,那邊不是空穴來風。”
“尤其是我聽聞國君似是吃了什麼東西,不僅起色越發紅潤,竟還得以延壽好些年。”
他見許二多沒有接話,再道,“幾位王子本來等著國君歸天之後便爭奪王位,沒想到國君續命幾年,使得他們又得忍耐下去。”
“我可是聽說那幾位王子對於魏國國君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