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僅是官吏選拔制度,更是一套完善的在全國推行文教的方式。
“大王奇思妙想,臣等佩服。”李仁強和魏或驚呼,他們也想過如何在魏國推廣文教,可是始終不得其法。
現在,聽完魏恆的一席話,只覺得之前的想法處處透露著幼稚。
魏恆進而說道,“村學、鄉學、鄉學、國學都有相應的考核。”
“只有考核成績合格,方能升學。”
“目前朝堂缺人,除了按照目前的方式取士之外,再就是凡能夠考入國學的人俱可以參加科舉入仕考核。”
“等到朝堂官吏飽和,便將其標準提高道國學畢業之後。”
李仁強和魏或明白魏恆的意思,道,“大王,從村學到國學十年時間,從長遠來看此舉極好,可是眼下並沒有用處啊。”
魏恆說道,“這一點吾有想過,所以初期幾年也放寬標準。”
“也就是說讓一些年齡合適的人可以直接參加村學、鄉學、鄉學、國學,乃至科舉考核。”
看著李仁強和魏或依舊埋頭苦思,他緊接著再道,“簡單來說,就是由禮部根據村學、鄉學、鄉學、國學所修習的內容佈置考卷,再進行考核。”
“凡年齡超過十六歲的人,俱都可以直接參加村學到科舉的考核。”
“只要一路透過,便能入仕為官。”
李仁強與魏或恍然,道,“此舉確實可以直接取士,只是我們魏國文教不興,如果臣所料沒錯,能夠透過鄉學考核的人都寥寥無幾,更別說是透過科舉考核了。”
魏恆聽李仁強這麼說,也覺得有些想當然了,他道,“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朝堂官吏缺口數額,想必你們心中明白。”
“所以,暫時將標準設立在國學這裡。”
“到時,若當真連透過鄉學考核都困難,那邊將標準降低道鄉學這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以此為最低標準,許以低品官吏,若有人成績更好,便許以對等的高品官吏。”
李仁強和魏或聽言,紛紛應道,“大王聖明!”
兩人眼見魏恆侃侃而談,已知魏恆心有溝壑,便沒在多言。
反正就是按照魏恆所說的去辦,其它的無需多想。
魏恆見李仁強和魏或沒有異議,便道,“此事交給工部和禮部通力合作完成。”
“工部負責建造村學、鄉學、縣學和國學,禮部負責四學的授課以及考核還有管理。”
“喏!”李仁強和魏或對視一眼,齊聲應諾。
對比魏或的頭疼,李仁強卻是相當的興奮。
他為禮部尚書,本是部堂級別的高官,結果自改革成立六部以來,他只見到其它五部以及淨妖司成天忙的團團轉,唯獨他管轄的禮部清閒無比。
如今,終於有事幹了,並且還是為國培養人才的大事。
魏或與李仁強相反,他的工部已然忙的冒煙,眼下又有任務派下,他恨不得各司衙門中的匠人們有著八隻手,並且還能一心四用。
魏恆也知工部人手不足,他道,“建造村學,工部可以就地尋聘用村民為工人施工。”
“不是徭役,而是聘用。”
“讓村民幫助建造村學,許以對應的報酬。”
“喏!”魏或連忙應聲,有著魏恆的這句話,他當即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