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節千裡尋親
跋山涉水千裡尋親
顛沛流離寺廟為家
師徒師徒二人離開客棧,同騎那匹棗紅馬上路奔程,跋山涉水,踏過荒原田野,穿越無數莊鎮村落,二人路食夜宿。不知行程了多長時間,幾個年頭過去。
正是一個暮春時節,這日旁晚,紅日西沉。師徒二人行走一天了。
黑虎說:“師傅;我口渴又餓,很疲倦,咱們找個客棧休息吧?”,
“這裡前後十裡不見村莊,哪裡有客棧呀!又不見寺院,無處投宿,再走一段路再說吧。”
二人又走一段路也見不著村落。忽然黑虎喊聲:
“師傅;前邊有二隻山雞在跑動。”
耶律世義勒住馬站住說:“你用石彈獵取,能否把二隻雞都打中?”
黑虎說:“師傅!我只能打中一隻。還得下馬在地上拋石子。”
師傅說:“你下馬打一隻,剩下那隻我來打。
黑虎皺起眉頭說:“那怎麼可以,如果我先打中了,另一隻會飛掉的呀!”
“它跑不了。”
黑虎下馬掏出石彈,向一隻山雞拋去,那隻山雞被擊中,另一隻山雞咕咕的飛起,耶律世義仍然騎在馬背上,丟擲一枚飛鏢,那隻山雞從空中墜落下來。黑虎拍手叫好贊揚誇耀說:
“師傅真有本事,叫我大開眼界。”
師傅微笑說:“這不只是我的本事,而是金鏢的功能。以後你學會金鏢,就能一連打中二隻山雞了。”
黑虎跑去取來二隻山雞。師傅說:
“我們找到住處,把山雞送給主人,作為人情。”
黑虎說:“如果找不到客店怎麼辦?”師傅笑道說:“那就只好烤山雞充饑了,露天過夜吧。”
又走一段路程,日落西山了,忽然發現一人趕著羊群發出吆喝聲。耶律世義說:
“此地有人居住。”
黑虎說:“可能是我們契丹牧人”
“你怎麼知道呢?”
黑虎回說:“我們契丹人放牧時都這樣吆喝著,喊契丹土話,咱們跟著羊群走一定會見到帳篷。”
果真不出所料,又走半裡路,一座氈帳出現在眼前。那位牧羊人把羊群圈在圍欄內,回頭和這邊騎馬的師徒二人打招呼,師徒二人下馬,把馬拴好,那人幫助卸駝垜。把客人迎進帳篷裡。
這是一戶契丹族牧民。男主人年齡四十開外,身軀魁梧,是位彪形大漢,是契丹人的發型和裝束,他濃眉大眼,五官端正,一副魅力神態。話語溫和,笑面待客,對客人誠意,是一位憨厚坦誠的中年牧民。主人的妻子走出帳篷迎接客人。她不到三十歲,頭挽雲髻,別一蝴蝶銀簪,身穿紫色長袍,左襟白邊紐扣,圓領窄袖。腰紮青花裙,腳穿乳白短靴。腰外系蹀躞帶,上掛金玉,水晶和琥鉑等飾件。她具備契丹女人喜好打扮的特徵,有人說契丹人的家當,都在女人身上。她容貌俊俏,眉清目秀。身後跟出一小女孩,有七八歲,活潑可愛,逗人喜歡。這是一戶和睦,美滿,幸福的三口遊牧家庭。
耶律世義把一對山雞交給主人說:
“我師徒二人就在您家借宿了,給你們找麻煩啦。這二隻山雞送給你們作為見面禮。”隨手掏出一吊錢說:
“這是住宿錢。”
主人把山雞收下說:
“這對山雞我收下,咱們晚上吃,這錢我不能收,你們來我家,我非常高興。在外遊牧時遇見客人,我家必得招待,這是我父親立下的規矩。”
主人把一吊錢放回耶律世義的衣兜內,耶律世義見主人如此誠意,也就接受主人的情義了。主人把客人請進帳篷內,沏茶招待。
夫妻二人走出帳篷,忙著燒雞做飯。這時天已變黑。帳篷內燃起幾支松榠。把棚內照的明亮。黑虎夥同主人的孩子在外邊篝火旁玩耍。耶律世義一人在觀察帳篷裡的擺設;見地上鋪的是駝絨花紋地毯。上面擺著家用器具樣樣俱全,潔淨的花彩被褥疊放的整整齊齊,東面棚壁上掛著弓箭,刀劍等打獵工具。西側掛滿了虎、豹、狐等珍貴毛皮和很多名貴的錦繡品。帳篷的正面有張長方供桌。桌上擺放著醒目的一座牌位,桌面上擺著供品,牌位上面刻著漢字;
【供奉恩人王休姑之位】九個金字,旁邊刻有一排契丹文字。耶律世義看到此‘牌位’大吃一驚,心象受了針刺一樣,猛的紮穿了他的心窩,他睜大眼睛驚呆了,幾乎象變成木人似地定在那裡。
此刻黑虎跑進來,見師傅站在那裡發呆,用手拉一下師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