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龍和李雲英湊過去一看,只見王詩星在《後漢書》中搜尋“滎陽”得到的幾十條史料中,有一條寫道:“中平)四年,滎陽賊數千人群起,攻燒郡縣,殺中牟縣令,詔使進弟河南尹苗出擊之。苗攻破群賊,平定而還。”
還有一條寫道:“中平四年)二月,滎陽賊殺中牟令……三月,河南尹何苗討滎陽賊,破之,拜苗為車騎將軍。”
“這次麻煩大了,又碰上賊亂了。”季龍道。
當初王詩星在京城時,曾搜尋資料研究過很多大臣的生平,包括河南尹何苗。何苗因為今年三月平定滎陽賊亂而拜車騎將軍,所以王詩星有一點印象。當時因為沒想到大家二月份時還在滎陽、中牟一帶,所以對這次賊亂沒有過多關注。沒想到眾人一再耽誤行程時間,正好趕上賊亂。
李雲英道:“照歷史記載,這次叛亂應該早有預謀,不是專門針對我們。只是我們正好在這個時候經過,他們很可能發現我們這支隊伍了,便決定提前起事,第一仗就是伏擊我們,搶奪財物女人,把我們當做起兵祭旗的第一批肥羊。”
王詩星道:“我去把軍事組全體成員叫來。”
不一會兒,軍事組成員所有人集中一起,季龍告訴大家前面路上有賊兵準備發動叛亂,正在等待大家撞上槍口。
“多少人?”
聶帥有點不以為然。他想,要是一兩千人,就直接率兵過去幹他孃的,他不信自己幾員猛將加上訓練了十多天的一千餘青壯男子幹不過一兩千烏合之眾。
“不能確定準確數目,但絕對不少於三千人。”李雲英把監視器遞給聶帥。
聶帥拿到監視器一看畫面,倒吸了一口冷氣。
“我認為我們應當馬上退回滎陽城,”張海舟道,“滎陽城比管城城防堅固,官兵也多。”
“我贊同大舟建議。”錢大興、曹中智、吳君寧三人一起附和張海舟的意見。
管城距滎陽城大約五六十裡二十多公裡),按照大家平常節省腳力的行走速度,一般用一天時間。如果連續行走,大約五個小時可到。
而賊兵還在管城以南二十多裡,等他們得到穿越人退回滎陽城的訊息,再來追擊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但這麼做仍有一定風險,因為梅山距滎陽城直線距離大約七十多裡,如果賊兵得到快馬通報,然後出梅山追擊,用最快的速度抄近路奔襲,仍有可能在滎陽城附近追上穿越人隊伍。畢竟穿越人的隊伍有大量婦女孩子和物資,不可能走急行軍。
留在管城跟官兵守城,也是一著險棋,因為賊兵到底多少人還摸不清。萬一賊兵攻城,五百多名官兵守不住城池,那眾人將面對一場末日災難。
管城是一座歷史古城,在夏商周時代就已經築城,至今有幾千年歷史了。如今它也是滎陽縣縣城外最大的城邑,人口大約七八千人,駐紮一個屯的官兵維護秩序。雖是老城,由於它一直沒有成為一個縣城一樣的中心城市,所以城牆不高,而且比較破敗。
更重要的問題是,萬一圍城圍得緊,城中百姓怕被屠城而響應賊兵,那就徹底完蛋了。
而在滎陽城,一來官兵較多,有一千多人;二來縣中的世家豪族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一定會組織私兵徒附參與守城。如果再加上穿越人隊伍兩千男子的幫助,城防一定非常堅固。
王詩星道:“大舟的提議不錯,但是我們需要做好兩手準備,萬一賊兵真的出動追擊,說明他們有把握追上我們,我們立刻殺個回馬槍回到管城,跟管城守軍固守城池。”
“我同意詩詩意見。”季龍說道。
李雲英道:“現在我們必須把情況告訴管城和滎陽守軍,讓他們做好防範。”
季龍道:“可是,怎樣讓他們相信我們呢?”
王詩星一推季龍道:“走,馬上去,這點還能難得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