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子設立即跳過門檻,在房間看到常舒雨,意外地叫道,“咦,管家婆回來了?”
常舒雨白了他一眼,馬上反唇相譏道:“喂,敗家兒子,你還知道回家啊!”
這兩人年齡相當,小時常在一起玩過家家,因此都給對方起了綽號。
嗞!
楊媽在廚房開始炸豬油,油香肉味飄滿院子。
農村都要把肥肉切出來炸油,油炸幹後,才分別對豬皮、幹枯的油渣、以及夾帶瘦肉的肉塊分別處理,可以做成三道菜。
“好香啊,這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啊!”這時,門口傳來常爺爺的聲音。
舒雨和子珍立即沖到門邊扶爺爺進來道:“爺爺,哥哥給我們買禮物了,很漂亮的彩色鉛筆……”
楊父也點頭哈腰小跑到常爺爺面前,嘻皮笑臉道:“常伯來啦,我馬上去舀瓶米酒,今天有好菜——託了阿建的福啊,阿設也撈了些河蝦,當配酒菜不錯。”
當年楊子建爺爺自盡時,楊父才六七歲,是常爺爺接他到常家住了一年,後來在家族長輩的主持下,楊父的三哥、四哥、五哥、七弟都相繼送人,佑大楊家只剩老大、老二和楊父還有大姐兒四人,也是靠著常家的救濟才勉強支撐下來,因此,楊父對常爺爺非常尊敬,似若親父。
常爺爺指著楊子建道:“阿建,把你寫的文章拿給我看一下,我聽文化站長、三中老師講了很多,原來你發表了好多了,我也才看了兩篇。”
楊子建便去取樣報,都是裝在信封裡的,常爺爺、楊父都非常珍重、非常虔誠地摸著信封,好像這是古代朝廷的聖旨似的,好半天才把報紙抽出來,然後兩人湊著頭,坐在天井前的石階上看。
西邊開始火燒雲,紅彤彤的一片。
常舒雨也抽出一張報紙,和子設、子珍興奮地看另一篇文章,然後發現夾在報紙上的一封信,立即叫道:“子建哥,這是誰寫的信?”
楊子建笑道:“是編輯寫的約稿信,他叫我多寫多寄給他。對了,下週《南劍日報》、《南劍青年報》、《南劍僑報》都會發表我的文章。南劍日報還有我的一個專輯,專門介紹我。”
“介紹你?”常爺爺喜道,“是表揚你嗎?”
楊子建道:“算是吧,主要是一個簡短的採訪評語和個人簡介,這位言叢編輯老師到一中學校專門看我,鼓勵了一下,校長就把我的作文推薦給他了。”
這可是大新聞啊,常爺爺和楊父立即詳細詢問經過,好在親戚朋友前面吹噓。
傍晚六點,家裡開始吃飯,桌上非常豐盛,除了少了雞鴨外,菜品數量不比春節少,有鮮肉河蚌湯、炒五花肉、炒河蝦、肉皮炒毛豆,肉渣拌茄子,清蒸鬍子魚、絲瓜河蚌湯,炒空心菜等十幾道,一家七口吃得和樂融融。
常爺爺與楊父愜意地喝著小酒,也叫楊子建喝點。
楊子建便喝了幾杯米酒,非常甜膩,後勁挺大,人有點微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