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林中次次春回依然
會有強健的你
挽我拾級而上
而月色如水,芳草悽迷。
無論是學習散文還是詩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模仿。寶島詩人用唐詩宋詞的古典意境中構建現代的情感,這種手法,取巧而傳統,更容易學習,不需要再創造複雜的意象,就像是一堆早就做好的積木一樣,我們只要把它按我們的想法壘起來就行了!”
“餘光中的詩歌我沒讀過,什麼時候我去找來看看,但我喜歡三毛和席慕容,我也曾想去撒哈拉沙漠流浪。”汪灩道,能瞭解到楊子建的寫詩經驗,讓她眉開眼笑,笑如桃靨。
楊子建頓時看呆了,不禁懷疑這汽水裡是不是有酒精,能讓人微醉。
忽然想到她喜歡汪國真,便勸道:“別去學汪國真詩歌,他的思想太純粹,你永遠也學不來的,就好像連級的指導員,永遠也不可能寫出領袖級的語錄一樣。”
汪灩非常聰明,一聽就明白了,雖不贊成他的觀點,但仍接受建議道:“我會按你的方式,試著用古詩意象構築自己的情感。”
楊子建欣慰地點頭,忽然想到汪灩的個性,她生活太順,人生少了些古典的傷春悲秋,要模仿席慕容也是夠嗆。
這時,炒菜一盤盤端了上來,兩人二話不說,保持“食不語”,大快朵頤。
楊子建吃著宮保雞丁,熱淚盈眶,這是第一次吃到專業小炒,差點把舌頭都吞了進去。
十五歲的少女,班幹部當久了,滿腦子都是學習和責任,汪灩吃了半飽後,就開始談文學社。學校成立了一些社團,但有興趣參加的同學極少,大家主要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但文學社除外,因為文學社與寫作文相關,算是“正經事”,語文老師還會額外輔導,現在登記入社的同學已經有十六個,但多是一些喜歡瓊瑤、三毛、席慕容多愁善感的女生。
吃完後,兩人喝茶消食,一邊閑聊。
汪灩問道:“子建,你認為,我們這個文學社怎麼做才能辦得成功,還不耽擱社員的學習?”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楊子建作為謀臣,自然盡心謀劃道:“首先,召開成立大會,明確目標。《紅樓夢》的詩社活動是整部小說中最出彩的地方,比如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和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當時探春說了一句話讓我記憶尤深:雖因一時之偶興,每成千古之佳談。我想,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汪灩美眸閃亮,激動地拍案叫絕道:“不錯,‘因一時之偶興,成千古之佳談’。只要我們用心,說不定橡樹文學社會成為南劍一中的光輝歷史!”
兩人開始細談文學社的章程,組稿,印刊,如何利用週末休息日,組織社員到南劍市的各大名勝古跡採風等等。
楊子建還同意當《橡樹》社刊的編輯和主筆,當編輯是老本行,而主筆更簡單了,社刊沒號沒版權,不存在一稿多投的問題,把暫時沒發表的作品放到這裡就行了。
飯後,送汪灩上車離開,在回校的路上,楊子建居然微醉了,覺得是行人那麼友好,路景是那麼美麗,一切是那麼美好。
他沒想到,一連串重大而艱難的考驗,正等待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