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起寶玉,探春臉上的神色就真切多了。周大人身為禮部官員, 自然是知道這其中的彎彎繞繞, 對探春對寶玉的關心, 雖有些不以為然,卻也如實回答, “已經好多了,若是郡主思念家人,過兩日可以安排他進來向郡主請安。”
雖然名義上是“表兄妹”, 但是誰都知道這是正兒八經的親兄妹。扶南這邊雖然不顧倫常, 多有不同母的兄妹成婚這等亂倫之事, 但是國朝人卻不會在這等事上犯忌,因此周大人也不會覺得探春和寶玉就不能見面了。
只是寶玉的身份有些不好解決……卻也算不上什麼難事, 現如今扶南這邊正是沒理的時候, 想來也不會在這等小事上為難國朝來的使臣。
想到這裡, 周大人的神色就更寬和了一些, 又再三應承了讓寶玉進來探視探春的事,就離開了慶暉樓。
柳五兒自然是要送周大人出門去的, 周大人走到慶暉樓外, 似又想起了什麼, 扭頭朝著柳五兒道:“侍書姑娘,明兒過來給郡主請安的是我手下的一名典吏,姓林, 侍書姑娘千萬別認錯了。”
聽到“林”這個姓,柳五兒不禁心中一動, 卻也沒有露出更多失態,微微點頭,目送周大人離開,才蹙起眉頭。
等柳五兒回到探春跟前的時候,吳嬤嬤和王嬤嬤也已經被叫了進來,探春待這兩位嬤嬤向來客氣,讓翠墨搬了小杌子,讓兩位嬤嬤坐下。“剛剛周大人過來,說番國這邊打算把和親的人選由大王子換成二王子……兩位嬤嬤前些天已經與我說了許多關於大王子的事,但是這二王子,兩位嬤嬤可知道些什麼嗎?”
兩位嬤嬤對視一眼,臉色都有些變化。這變化看在探春眼中,可不是什麼好訊息:兩位嬤嬤是由尚宮局派出來的,在被分派到探春身邊之前,應該是專門瞭解過這次的和親物件,也就是扶南國的大王子。對於二王子,或許也曾聽聞過,卻比不上對大王子那樣熟悉。
先開口的自然是王嬤嬤——她們兩個,王嬤嬤在宮裡的官階就要更高一些,平日裡吳嬤嬤也是以王嬤嬤馬首是瞻。“這位二王子……”王嬤嬤沉吟了一下,“和大王子不是同母兄弟,但是展現出來的,倒也兄友弟恭。二王子的生母是協慶殿的妃子趙氏,母家也是扶南國的大族,論起對扶南國的影響力來,不比王後的孃家慶源李氏來得少。”
王嬤嬤對於二王子本人沒有什麼清楚地瞭解,但是說起趙妃的母族這些事來,卻如數家珍,顯然是做過一番功課的。“協慶殿的趙娘娘,和光福殿的李娘娘,當年在扶南王還在潛邸的時候,就爭得厲害。後來光福殿的李娘娘先生下了兒子,也就是大王子,這才在扶南王登記後被封為王後——扶南國不比咱們國朝,對於嫡庶正偏看的沒那麼重,李娘娘和趙娘娘的差別,也不像咱們那邊的皇後和妃子之間的那麼大。”
探春目光一閃,微偏過頭,認真地聽著。
柳五兒和翠墨也都聽得認真:她們這樣的貼身侍女,又是被探春從賈家帶出來的,從小陪著探春長大,無論是前途還是性命早就和探春綁在一起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更何況柳五兒身上還帶著那樣的任務,幫扶探春簡直是她身上責無旁貸的義務。
“扶南國的大王子對行兵打仗很有興趣,也很有野心。”王嬤嬤說這話的時候,語調帶著些許苦澀,探春臉上也忍不住露出一抹黯然:正是因為大王子贏了東平郡王,她才被遠嫁到這裡來的。“但是二王子卻很喜歡中原的儒家文化,雖然——”她明顯頓了一下,才繼續道:“雖然也依循他們這邊的習俗,娶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姐姐……”
探春的臉上露出了明顯的不適,不過只片刻,就又恢複了一臉淡然,“嬤嬤繼續說吧。”她甚至露出了一個淺淡的微笑。
王嬤嬤略帶驚異地看了探春一眼,才調整好神色和語氣,繼續介紹扶南國的二王子,“他娶的這位公主,就是光福殿李娘娘的女兒。他們扶南國的風俗,但凡生下女兒,都是隨母姓的,出嫁前的供養花費也是由母族來承擔。因此這扶南國中,公主和母族間的聯系,比王子和母族間的聯系還要更密切一些。”
“你的意思是說,慶源李家……”
“老奴只是為郡主點出這一層關系,至於慶源李家是會支援大王子還是二王子,這老奴可就說不出來了。”
探春也有些拿不準,她的手指一點一點地敲擊著太師椅的副手,過了半晌,才沉吟地道:“應當還是更支援大王子,不然剛剛周大人也不會……”
探春自己能從周大人的態度和語氣中看出這些,柳五兒自然無比欣慰。她覺得自己現在或許也可以把自己聽說的那些訊息說給探春知道了,只是要拿捏好時機,不能惹人懷疑……
王嬤嬤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看了身邊的吳嬤嬤一眼。吳嬤嬤剛剛不發一言,只當自己是個啞巴,此時王嬤嬤示意她開口,才不慌不忙地接過話茬,“郡主所言自然有道理,慶源李家更看重大王子,那對咱們倒是個利好訊息。老奴這些日子偶爾在慶暉樓周圍閑逛,也聽過一些風言風語,其中大多是關於大王子的,說大王子身邊兩位娘娘,一位是慶和公主,另一位是他舅舅家的表妹——這兩位雖然鬥得厲害,卻都不得寵,大王子最愛的,卻是自己在民間遇見的一個庶民女子。”
這樣看來,大王子顯然是一個很有自己的主意的人,不願意受母族或是妻族擺布——當然,也可能是大王子是個天生的情種,願意為了最心愛的女人得罪兩個位高權重的妻子,以及她們背後的族閥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