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重要的遠客來家裡的時候,或是不到重要的節日、主子們的生日, 平日裡如鶯兒、紫鵑、襲人等大丫鬟是很少跟著少爺、小姐們到主屋伺候的。因此上午賈母見谷媽媽的時候, 柳五兒一直都在西廂待著, 對當時的情形知之不詳,更不可能知道某段時間內寶釵、迎春、探春等人的反應。
此時黛玉一說, 她就已經明白過來——無論是賈母、鴛鴦的心思,還是寶釵、探春的想頭,似乎都已經脈絡清晰, 目的也是昭然若揭。
在賈母, 那肯定是動了說親的心思了。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宗旨, 十有八九,賈母是在為迎春姐妹打聽林棲的訊息——應該就是為了迎春才對, 探春年紀還小, 比黛玉還要再小幾個月呢, 遠遠沒到說親的時候。惜春的年紀那就更小了, 再說也不是賈母嫡親的孫女,賈母犯不著這麼早就琢磨著給她說人家。思來想去, 也就只有迎春是最合適的了:將近十四歲的年紀, 合該是可以說親的了, 雖說是庶出,但是賈母自視賈家門第高,林棲又只有從八品的官階——起碼在賈母眼中, 用迎春來配,那是綽綽有餘的了。
探春的想法應該也和賈母差不多, 是為了迎春留心林棲的——她今年剛十一歲呢,就算再知道“未雨綢繆”,也不至於這樣早就留心自己的夫婿了。再說,從如今到她十六歲能出嫁之間還有五年時間,林棲總不可能白等她五年。
至於寶釵嘛……那應該就是為她自己留意的了。
這一世沒有了……林棲的幫助,寶釵已經被薛蟠所累,失去了採選的資格,一切也就回到了老路上。在王夫人和薛王氏的計劃下,“金玉良緣”的說法橫空出世——但是在柳五兒看來,寶釵肯定是並不甘心的。寶玉對讀書的不熱衷,全府上下誰人不知?也就是賈母和王夫人,被親情矇蔽了眼睛,還以為寶玉在讀書上多有天賦呢。
眼看著寶玉這輩子在科舉仕途上都不會有什麼建樹了,世襲萌蔭又萌不到他的身上,寶釵又怎麼會甘心嫁給這樣一個百無一用的人?
對於寶釵的婚事,柳五兒的看法一直都沒變過:但凡還有另一個更好的選擇,寶釵都不會放棄她的青雲之志,寶玉不過是她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罷了。但是現在,江南世家,二甲傳臚,清貴翰林——顯然,林棲是比寶玉更讓寶釵滿意的婚配物件。寶釵,確實有些動心了。
不過,在柳五兒看來,林棲對寶釵也不是沒有了解,前幾世中還曾經幫助寶釵得到北靜王的賞識呢。林棲到底是怎麼看待寶釵的,柳五兒並不知道,但是在她看來,如果她前一世曾經做過那樣的事,這一世又要和這人婚配……未免有些太過古怪了吧?
這樣一想,柳五兒就覺得寶釵這一世的希冀怕是也要落空了。
黛玉說起上午的事,也就是和丫鬟們順口一說,只當做一件有趣的事,並沒有放在心上的意思。重新梳妝後,她起身去書房看書,也就把這件事忘到了腦後。等到半下午的時候,寶玉下學回來,到西廂來找黛玉說話玩耍,黛玉就更不以上午的事為意了。
雖說黛玉並沒有把賈母的話以及眾人的反應放在心上,但是顯然,谷媽媽回到林家之後,卻很盡職地把賈母的意思傳達了回去,很快,林棲就真的上門拜訪了賈政,兩家順理成章地有了一些來往。
林棲第一次來拜訪賈政的時候,剛巧賈赦和賈珍也在,三人連著賈璉一道,正商量蓋省親別墅、採買奇石苗木的事呢。賈璉對林棲也還留有印象,聽說他來拜見,先就說了林棲很多好話。賈政也已經從母親處得知了妹夫家的這一門親戚,當下就把林棲請了進來,賈赦、賈珍見到林棲的談吐風姿,也都交口稱贊,更不用說賈政這種原本就對文人心嚮往之的人了。
賈政搖頭晃腦地和林棲談論了一番學問上的事,問過他師從何人,在翰林院內又和哪幾位大人走得近,又拉著他欣賞了一番師爺畫好的賈府省親別墅的圖紙,著重炫耀了一番元春封妃的事,才讓管家進去通稟,領著林棲去賈母院子裡給老人家請安去了。
林棲第一次來賈家,又是家裡的親戚,雖說已經到了可婚配的年紀,但是按照禮數,還是應該進內院拜見賈母和王夫人的。王夫人最近事多,但是在賈母提前支會過後,也撥沉出來,和邢夫人一道在賈母跟前準備見一見這位前途無量的年輕後生。
因此,林棲第一次到賈母院子裡請安的時候,面對的就是一室的長輩,年輕的姑娘們自然無緣出來見客,因為寶玉一早就出門去了,賈母屋裡竟是少有的一個小輩都沒在。就連黛玉,也只能暫時在碧紗櫥內坐著,沒有賈母的吩咐,也不能出來和堂兄見面。
柳五兒雖說在廊下遠遠地就看見了被林之孝家的引著走過穿堂的林棲,卻礙於規矩,只能用目光遠遠地打一個招呼,不能上前同林棲交談。
不只是林棲進主屋之前,就連進去之後,柳五兒也不能過去偷聽裡面的談話,因此對於這一次拜會的瞭解,也和上次一樣,都是從黛玉的轉述中得知的。
黛玉對這些事向來不大上心,但是因為林棲是她同宗同族的堂兄,和她息息相關,因此倒是多了幾分看重,和柳五兒說起這事的時候,語氣裡也帶著淡淡的、卻不容忽視的自豪之情。“老太太原本就覺得五堂兄很有出息,五堂兄進來請安的時候見了一面,更是喜歡得不行……連帶著大舅母、二舅母,都對五堂兄很客氣。大舅母話少些,只誇贊了幾句,二舅母還想著讓寶玉時常去和五堂兄討論學問呢,老太太也說,寶玉若能像五堂兄似的,日後中個進士就好了。”
柳五兒忍不住露出嗤笑的神色,又連忙遮掩住不讓黛玉察覺出端倪來——也不是她看不上寶玉,在她的記憶裡,寶玉直到十五歲的時候,都沒能把四書五經背熟,更不用說理解融彙了。這樣的水平,莫說進士,就連考個秀才,恐怕都差強人意。讓他去和林棲討論學問,又能討論出什麼所以然呢?
當然,這些話可不好當著黛玉的面說:現如今,黛玉還和寶玉關繫好著呢,只因還沒牽扯出男女之情來,柳五兒雖然提防寶玉,卻也不好直接在黛玉面前太過詆毀——欲速則不達,她害怕說得過了,黛玉反而越發覺察出寶玉的好,倒是壞了事。
臘月裡,林棲總共到賈府拜會了兩次,這一年賈家的當家人們雖然忙碌,卻又遠不像轉年的臘月那樣如臨大敵,暫時還能脫出一些空來,見見家裡面的親戚。
林棲第一次過來的時候,只安靜地認人審視,話不多,盡顯身為晚輩的謙恭和順。不過第二次來的時候,卻代母親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家母想著,正月裡把堂妹接到家裡住一、兩日,不說別的,大年初一祭祖,叔叔的牌位總不方便放到賈家的祠堂裡。”
這事自然是先請示家裡的男主人賈政,在這些庶務上,賈政向來是個沒注意的,聽著林棲的話在理,就要點頭答應。只是轉念一想,外甥女是養在母親院子裡的,這事到底還是要賈母做主,自己私自答應下來,轉頭老太太聽了要是不願意,那可就坐蠟了。
這樣一想,賈政就緩了語氣,沒有一口答應下來,而是和林棲商量著,讓他等下去後面給賈母請安的時候,問一問賈母的意思,甚至黛玉自己的意思。
林棲原本也沒指望著賈政說了能算,來賈府之前就做好了要親自問一問賈母——特別是黛玉的意願的準備,畢竟事關黛玉,總要支會一聲,徵得黛玉的同意才好。雖然在他的想法裡,對於這個提議,黛玉本人肯定是願意的,就算有些左念,有柳五兒在,也必定不成問題。只是,賈政這樣葳蕤,連做主的意思都沒有,還是讓他多少有些鄙夷。
從賈政的書房告辭出來,林棲又在林之孝家的帶領下,進了賈母的院子。
這一次,王夫人忙著張羅過年的事,就沒在賈母跟前侍候,邢夫人也在自己院子裡,沒過來賈母這邊。反倒是姐妹們及寶玉都在賈母面前,另有幾個丫鬟,包括柳五兒、襲人在內,都在屋裡幫著服侍。
林棲走進堂屋的時候,寶釵及三春姐妹將將避到屏風後的碧紗櫥內,只留寶玉和黛玉二人坐在賈母身邊,一左一右,自顯出地位的不同。
寶玉還是第一次見到林棲,之前只聽祖母和父親、母親說起這位林妹妹的堂兄,只覺得他年紀輕輕就醉心仕途,是最庸俗不堪的那一種人,此時見了,只覺得林棲器宇軒昂,容貌俊朗,一眼就能看出其不凡之處來,心裡就已經生出了結交之念。
不想林棲向賈母請安之後,一開口,就說想要接黛玉去林家住著,立時就不高興地嚷了起來,“不去!林妹妹哪裡都不去,就在我們家住著!”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