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雲離開臨下,十一歲的少年更孤寂了些,有幸的是他遇上了一個見秦婆婆的人。
秦婆婆是個年過花甲的慈祥老人,對寄雲很是關照,她不但不介意寄雲能見到常人不能見之物,還將他當做自己的親孫子疼愛。
她會為他準備他喜歡的東西,會為他縫製衣裳,會為他蓋上暖被,會帶各處走走看看結識新的朋友,會教他識字,會教他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會同他說很多他不曾聽過不曾見過的東西。
秦婆婆用了兩年的時間,將寄雲從噩夢邊緣拉回來,寄雲也因為秦婆婆的緣故對於往事都釋懷了。
只是人生總是會有很多意外,比如秦婆婆原來也是一隻妖,比如有妖看上了秦婆婆的內丹,比如秦婆婆不敵那妖被那妖殺害。
那妖虐殺了秦婆婆吃了她的內丹,轉而便要吃寄雲,恰逢伏魔派的長老無道出現。無道殺了那妖,救了寄雲,見寄雲有些天分便將他帶回了派中。
秦婆婆的死對與寄雲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他開始懷疑是不是因為他真的是個不詳之人,所以才會害得與他親近之人都一個一個死去。
後來是無道與他說,所謂不詳之人,不過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保護自己重視的人,若是你有能力,誰還會說你是個不詳之人?
無道之言讓寄雲醍醐灌頂,想了整整三日,寄雲終於決定跟著無道修行道術之法。
寄雲的本意是讓自己變得有能力,能保護自己重要的東西,只是修行到後來,他自己也分不清他修行究竟是為了保護自己重要的東西還是為了降妖伏魔,他的能力越是大,便越是迷惘起來。
後來每每在伏魔之時,寄雲總會留有餘地,無道說他優柔寡斷,派中第子說他空有修為。
雖然他人生中的轉折都是因為妖魔而起,可他卻也在妖魔之中得到了溫柔和慈悲,那種矛盾之感一度要將他逼入絕境。
在又一次伏魔寄雲留有餘地之時,無道惱怒便對寄雲下了命令,三個月的時間,寄雲必須誅殺妖魔一百隻,並取其內丹帶回派中,否則廢其修為,逐出派中。
如此,寄雲開啟了他的伏魔之路。初時寄雲的伏魔之路還算順利,因為他遇到的妖都是些大惡之妖,沒有任何顧慮,收了便是。
可後來他去了一處村落,遇到的第一隻妖魔便是覓雪,初時他是要收了覓雪的,可那一處村落的村名卻百般阻撓,不允他做那伏魔之事。
寄雲困惑了,他所去過的地方,只要是降妖伏魔之事,所有人幾乎都會配合,只有這個村落卻是恰恰相反。
他暫時放過了覓雪,他要知道是覓雪用妖術迷惑了這些村民,還是這些村民是出自真心。他每日不著痕跡的跟著覓雪,看著覓雪為村民治病救人,施針送藥,教村裡的孩子讀書識字,為村裡的孩子帶去歡聲笑語。
這個村裡的所有人都知道覓雪是妖,只有覓雪以為自己掩藏的很好。其實不管是人是妖還是其他,只要你是真心以待,誰又會管他人的身份是如何。
寄雲在覓雪身後一跟便跟一月有餘,在這一個月之中,不知不覺被覓雪所吸引,後來更是在覓雪為保護村落而與其他妖魔鬥法之時,情不自禁的出手幫助覓雪。
兩人因此事結緣,寄雲在與覓雪的相處過程中,漸漸地找回了自己的初心,人有好壞,要也有好壞,而他學習道術之法的初衷不是為了降妖伏魔,而是為了守護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東西。
寄雲留在了這個村落,她採藥,他相陪,她醫病,他相幫,她有險,他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