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蓁絮絮叨叨地跟陸承澤說著生意上的事情,一抬頭卻發現陸承澤眼睛雖然看著自己的方向,雙眸卻不聚焦,這是走神了?!
她伸手在陸承澤眼前晃了晃:“嘿?想什麼呢?”
陸承澤回過神來,一把抓住了她亂晃的手,拍了拍:“我剛剛在想事情。”
“什麼事?”葉蓁把手抽回來,拍了拍自己衣服上的汙漬,好像是滷水濺在了衣服上,拍不掉。
“我在想你們幾個應該先學哪本書。”陸承澤手裡一空,也不敢用力抓回來,只能迴歸正題,完美遮掩過去。
剛剛手裡的觸感……小丫頭手掌的細小傷痕好了,陳舊的疤痕比之前看到的略淺,但是還有繭子,還是乾乾瘦瘦的。
這要什麼時候才能養好了?
看著乾乾瘦瘦的小丫頭,某殺神表示有點心疼。
毫不知情的某小丫頭:“認字先學哪本比較好?”
陸承澤:“千字文。”
葉蓁點頭:“那就先學千字文。”
於是,葉家四姐弟上午做事,下午就學認字,到了傍晚,請的村裡的婆娘們幫忙把要準備的東西都清理乾淨、準備妥當了,連火都燒好了,葉蓁再去滷肉、滷豆乾、滷雞蛋。
滷汁不用更換換,只需要根據上次剩下的滷汁味道再稍微加鹽、水、滷料包熬煮就行。
葉蓁細心地計算著用量,滷一百斤的滷味,需要多少醬油、多少水、多少鹽巴、多少滷料包……
下一次再加一百斤滷味時,又需要新增多少鹽巴、多少水、多少醬油……
雖然各地實施的時候會有增減,差距卻不會太大,到時候再教一教,應該都能自己把控了。
資料思維是個好東西,而這個時代的廚子做飯菜,都是“鹽適量、蔥少許、油一勺”。所以同樣的材料做出來,味道才會千差萬別。
葉蓁爭取用量化的資料把整個變化記錄下來,方便後面教燕歸樓的廚子們。
畢竟,各地燕歸樓的廚子不可能端著一鍋鍋的滷水來昭平,問鹹淡香味是否合適。
前世洋快餐能開遍世界各地是有原因的,什麼溫度下鍋、什麼溫度炸、炸幾秒鐘都十分精確地有標準,想要讓全國各地的滷味味道都足夠好,這方面是關鍵。
忙完已是深夜,葉蓁腰痠腿軟地去睡覺,心裡盤算著,過些日子就好了……
滷肉生意上了軌道以後,葉蓁不必事必躬親,把滷肉交給陸剛就行。
陸剛一個人去也是去,再帶上葉蓁也並不會多賣一些滷肉,還不如充分信任鋪子裡的夥計和掌櫃的,只需要每天對賬就行。
葉蓁也不堅持,和夥計、掌櫃的說好,從此就只需要在家做滷肉和盤賬就行了。
因為要盤賬,怕露餡兒,葉蓁先讓陸承澤教的就是如何記賬。
陸承澤發現葉蓁簡直就是個天才:不過是把那幾個數字的寫法、演算法教給了葉蓁,然後葉蓁就像是無師自通了似的,用得那叫一個淋漓盡致!
並且陸承澤還發現,葉蓁在用一些奇怪的符號記賬,陸承澤問起來的時候,葉蓁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我不認字,就自己胡亂畫些符號代表數字,我自己看得懂,別人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