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們都很好奇,為什麼殺出重圍、活到最後的人,要吃雞呢?
難道製作人為了押韻,什麼都做得出來嗎?
在他們看來,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
於是,各種各樣的猜想,如同雨後春筍一樣生長出來。
而且,沈牧為了抬高《絕地求生》的熱度,故意不給出官方的解釋。
俗話說,好奇害死貓。
他就是要讓玩家們不停地討論,不停地猜測。
這樣一來,對《絕地求生》的好奇心也就越強。
甚至,為了提高玩家們討論的熱情,黑島公會暗中還僱了一批“水軍”,自行放出了很多說法:
比如說,“吃雞”的意思是“吃姬”。
坊間推測,如果能在這樣的殘酷廝殺中,活到最後的話,肯定能贏得鉅額獎金。
這時候,必須要去芙蓉閣、玉香閣什麼的瀟灑一下啊!
當天晚上,吃姬……
第二個說法則是吃貨派的觀點——吃雞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雞肉的味道鮮美,口感嫩脆,富含營養,絕對是頂級美味。
倖存者經過一場大戰,肯定飢腸轆轆。
這時候如果能吃上燒雞,簡直是最大的幸福。
第三個解釋是“吃吉”,吉利的意思。
能夠活下來,既是實力的象徵,也和運氣有關。
所以,這段話不惜反覆強調鴻運當頭這一點。
除此之外,還有比如“刺激”的方言發音啊,“馳擊”的意思等等。
這群玩家們也是腦洞大開,讓人歎為觀止。
各派說法都言之鑿鑿,據理力爭,
就好像黑島公會是他們家開的,沈牧是他們的舅舅一樣。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這句話,本身朗朗上口。
再加上這些持續不斷的爭論,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關注《絕地求生》。
為了將銷量衝到最高,黑島公會安排的宣傳也是全部拉滿:
掌機熱門程式的開屏廣告,全都換成了《絕地求生》的內容:
格鬥、伏擊、偷襲等簡陋的畫面,搭配上不同的廣告語。
比如“三月一日,一起吃雞”、“我找到你了”、“苟且是一門藝術”等。
黑島公會合作的那些商家們,也配合著進行了一番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