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著別人還防著別人,這就是當權者的心態。
胳膊擰不過大腿,既來之則安之吧。
文欣也只能無奈的接受,不過還好還在本地,雖說恐怕也只是暫時的,就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吧。
既然皇上開始算計他家,就肯定會有後續的動作。
而張寒既然做了縣令,就不可能再經商。
小順對經商沒興趣,一心要科考,小毅還太小,文欣自己也不想再拋頭露面了,尋找張寒的接班人是迫在眉睫。
這幾年孫揚成長的很快,但是跟他爹比,還差得很遠,但是,處理什麼事情考慮的還是很周全的,可以掌管大局。
外面的生意,蔣發財倒是手到擒來,潘偉峰也能獨當一面了。這幾年也又培養了一些小管事。生意上的事情不用太操心。
安全問題,有查立新和鄧範明照應,也可以放心。
現在唯獨缺一個後方坐鎮的人,而這個人必須是張家或者文家的人。
文欣跟張寒商量,讓誰來接替他才好。
因為現在的生意,幾乎已經遍佈整個禹真國,還有北利國。
北利國又兼併了烏雁國和烏刺國,國土面積並不比禹真國小多少。
生意肯定還要往原來的烏雁國和烏刺國擴充套件。
原本文浩做皇商,張記銷售這方面,文浩就能消去三分之一,文武又能消去五分之一。
現在文浩入朝為官,皇上自然要換人,而且皇上讓文浩入朝,也就是要把皇商換人。
總不能朝政你文家是丞相了,你家再控制皇家的供銷,那豈不是把他皇上都架空了,成了文家的天下了。
所以未來的皇商,一定不會是跟文家一條線上的,也就意味著張記的生意會大打折扣。
現在又讓張寒做縣令,在外人看來是皇上欣賞張寒,是補償文家,補償文欣。
其實是因為張記發展太快,讓皇上忌憚了,他怕張記和文家控制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
這也是當初文欣只想弄個鋪子,維持生計的原因,就是想不顯山不露水的安靜的生活。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孫管家的運籌帷幄,蔣發財,潘偉峰的全力奔波,張記的發展勢頭如山洪暴發。
張寒想捂都捂不住,你總不能跟孫管家說,別發展了吧,誰會嫌錢多啊?而且張寒自己也想證明自己的能力。
當然這裡也有文浩和文武的功勞。
現在皇上先把文浩這個右臂斷了,文武這個左臂就是京城這一塊,留著問題也不大。
何況皇上也不傻,他也不能做的太過,引起文欣的憤怒也不是什麼好事。
況且,讓張寒從政了,作為在京城長大,在丞相府生活了十多年的文欣,也自然能明白皇上的意思。
就是別你文家自己賺錢了,該給國庫裡裝錢了。
張寒想不到這些,還有點小開心,張家可算有當官的了,有人出人頭地了,穿上官服那種威嚴,還是讓張寒有了小小的虛榮心。
文欣不想打擊張寒,看他由茫然變成開開心心的,也跟著高高興興的替他張羅。
喜歡穿成貴女奔山村請大家收藏:()穿成貴女奔山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