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千年前神州初開,四方之地古城林立。東部以道門聖地龍台山下的泌水古城為中心;西部十萬深山以苗疆聖地風崖寨為中心;南部縹緲大雪以踏雪城為中心,至於神州北部則是茫茫無盡漠海了無生機。然而,除卻三大古城與無盡漠海之外,神州人族卻是紮根於四方,無數的小城池與村落散佈,頑強的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與黑暗鬥!
神州中南部,有一個名不經傳的小村子,名曰‘聶家村’。聶家村大約百十戶人家,草房木屋林立,背靠無名小河而落。村裡的村民們靠種地為生,日子過得雖然清苦,可好在安穩平淡,村民們樸實憨厚民風淳樸,相互之間和睦友善,日子倒也安穩。
時值盛夏,村民們趁著涼爽早早的便起身下地勞作去了。伴隨著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村子一角傳出歡快的笑聲。
一座茅草屋下,一個粗糙的中年壯漢正陪著一挺著大肚子的孕婦坐在梧桐樹下乘涼。
粗糙壯漢名曰聶健民,是聶家村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個莊稼漢,而那大肚子的孕婦自然就是他的媳婦兒秀芬。夫妻倆都是地道的小村人,樸實憨厚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面,平日裡就靠著自己的幾畝地過日子,若不是秀芬已經臨近生產,怕是今日聶健民已經下地勞作了。
不過,聶健民卻是十分高興的。他已經快三十歲了才要有第一個孩子,在村子裡來說,這個年紀有孩子那是毫無疑問的‘老來得子’。
一大早,聶健民便輕快的從屋子裡搬出一張小桌子,桌上擺了自家種的瓜果,一旁放了一張躺椅和小板凳,手裡拿著一個蒲扇興奮的等著他的媳婦兒秀芬。
秀芬坐在躺椅上,手上拿著一塊西瓜慢慢的搖著。聶健民小心翼翼的伺候著,端茶送水沒有絲毫的怠慢。望著忙碌的丈夫,秀芬滿眼溫柔的笑意,“健民,從早上起來到現在你都沒聽過,坐下歇會兒吧,我不要緊呢。”
聶健民憨厚的一笑,從小桌上拿起一穿葡萄遞給秀芬,“嘿嘿,咱倆都是幹過地裡活兒的人,眼下這端茶送水捏腰捶腿的活兒對我來說是個事兒?你啥都不用操心,我行著呢,只要你和肚子裡的孩子平安、舒坦,我就算沒白忙!”
秀芬接過葡萄,掐了一顆最飽滿的塞到聶健民的口中,笑道:“老聶啊,我以前怎麼沒發現你這麼‘油嘴滑舌’啊?這有了孩子之後,好像你整個人都變得輕快了。”
“誰說不是呢?你也知道,我們家和別家都不一樣,別人家都是人丁興旺兄弟姐妹好幾個,可我呢?爹媽死的也早,從小就我一個人,我這好不容易有了家人,還要有孩子了,你說我能不高興嗎?”
秀芬一口吞下一顆葡萄,被酸的一個激靈,打著哆嗦沉吟道:“也是,不過你放心吧,等咱們這個孩子生下來了,以後咱們再要兩個,讓他有個伴兒,也讓你老聶家人丁興旺起來。”
聶健民喜笑顏開,手中蒲扇打的‘呼呼’作響,“那感情好,我喜歡孩子,可是我又怕你受罪。你這懷孕的幾個月地裡的活兒我也沒怎麼停,讓你一個人在家遭罪,我這心裡難受啊。”
秀芬輕輕的撫著身側聶健民的肩膀心中暖暖的,自己當初看上這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不正是因為他粗中有細,知道體貼人嗎?眼下聶健民的話更證明了她當初的眼光是對的。
“不用擔心,我問過村上的產婆宋老孃,宋老孃說‘一回生二回熟’,生了一胎之後二胎、三胎就順了。”秀芬臉頰一紅,低聲俏皮說:“到那時可是得考驗你了!”
聶健民老臉一紅,伸出大手輕輕的撫摸著秀芬圓滾滾的肚皮,幸福的說:“秀芬,你說咱們這頭胎是兒子還是女兒啊?”
秀芬不加思索的說:“兒子女兒我都喜歡,不過,我更希望這是個兒子。”
“為啥?”
秀芬沉吟道:“眼下這世道,雖然比起老一輩兒說的百年前要安穩了些,可是依舊充滿了危險,如果我們生的是個兒子的話,那他在這世上活下去的把握就大得多了。”
聶健民點頭道:“是啊,這世道太亂了,天災人禍不斷,讓我們這些底層的人過的好艱難啊。”
“不僅如此,前些日子我還隔壁小花說李村死了個人,死相極為悽慘,外面都風傳是‘鬼’鎖魂呢!”
聶健民聞言一驚,“那不會吧?這種邪祟的事情可是許久都沒聽說過了,我記得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秦安他大爺碰到過一次,說是後面小河裡的‘河童’,差點要了他的命呢。”
秀芬搖搖頭說:“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們還是小心點好,現如今的世道,什麼樣的事不會發生?”
“嗯,你說的對。我們不做虧心事,自然也不怕鬼敲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可無,我明天就去鎮上買些辟邪的物件擺到家裡,多少會有些用的。”
秀芬‘噗嗤’一聲笑出了聲,“你呀,聽風就是雨。咱們倆年紀輕輕的,火力正旺,就算那些真假莫辨的鬼怪真的有,我們也不用太害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得了,這事你甭操心了,安心養胎就是了。距離生產期近了吧?”聶健民大手一揮,心中拿定了主意。
“嗯,按照宋老孃的推斷就在這幾天了,我已經跟她打過招呼了,這幾天就在家呢!”
聶健民起了身,有些不放心,“秀芬啊,你先在這坐,我得再去給宋老孃交代一聲。”
秀芬笑呵呵的也不好阻攔,只得囑咐道:“好,那你快去快回,我回屋躺會兒去。”
聶健民大步出了院子,向著村東頭產婆宋老孃的家趕去。
臨近晌午,路上勞作的村民們陸陸續續的從地裡回來了,看到聶健民村民們一個個都滿臉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