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行動之日尚有將近一月光景,周佚便在淘沙族寨中住了下來。
對於智者也擁有破虛神識這件事,周佚大感新奇,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在神識之道上與自己相似甚至是有所超越的前輩,又怎會不去討教一番。
中心大帳內,周佚與智者對坐,認真請教道:
“在下神識破虛之後,雖覺醒真視之瞳,卻掌握不了其真正變化,還望智者不吝賜教!”
智者聞言道:
“你之神識如何破虛,可否講與我聽?”
周佚遂將前程往事道出,智者聞言後面露微笑,嘆道:
“原來你也是受佛門點化,才有此奇緣。”
“莫非智者也是?”周佚奇道。
卻聽智者答道:
“當年我族中聚變,族人流離失所。我在逃難之時,誤入到這片沙域的深處,掉進了一座佛窟之中。彼時沙域一片混亂,魅魔橫生,便在我以為自己也難逃大難之際,佛窟內一燃燈僧出現,一語喝退魔物,我受其點化,神識一夜之間看破虛妄。”
“竟有此等奇事!那佛窟現今在何處?那高僧可還在佛窟之中?”周佚起了興趣。
智者聞言搖了搖頭,說道:
“我回到族內後,也曾順著記憶裡的方向前去尋找,可那佛窟仿似原本就不存在一般,不見任何蹤跡。至於那燃燈高僧,便是我現在都無法確認他是人是佛!”
“這也太過離奇!”
周佚嘖嘖嘆罷,又問道:
“卻不知前輩掌握的是何種神識變化?”
只聽智者答道:
“我之神識變化名曰辨惡之瞳,但凡有人用心不良,與我對視,必會被辨識而出!”
“原來如此。”
周佚終於知道為何智者在只看了自己一眼後,便不再懷疑自己的身份。
起先他還以為是自己的破虛神識引起了他的注意,現在才曉得,原來竟是自己心無惡唸的緣故。
他正思量間,智者又說道:
“神識破虛後表現出的神通都在雙目之中顯現,我正是由於當初魅魔惑人,常人無法辨別其是人是魔,才從善惡入手,掌握了辨惡之瞳。這一點,不知能否給你帶來啟發?”
周佚聽他這麼一說,不由回想起當初自己也不過是進入了虛幻道人的幻境之中,才覺醒了這真視之瞳,但其作用有限,似乎只能看破虛實真假而已。
他不禁皺起了眉頭,思索著如何進一步挖掘出這真視之瞳的作用!
便在此時,智者又開口說道:
“你之神識變化喚作真視之瞳,我雖未掌此道,但卻也聽過這樣一段話,你且聽聽看,或許對你有用。”
“智者請講!”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他這三句話說罷,周佚頓時陷入了沉思。
好半晌後,他才恭敬行了一禮:
“多謝前輩!”
回到自己的帳篷中後,周佚取出了東風字帖,卷軸一展,他將自己的神識沉了進去。
火樹銀花的場面頓時出現在眼前,這一次,周佚並沒有以局外人的身份冷眼旁觀,而是主動身臨其境,體驗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意境。
真正將自己代入進去後,這虛境之中的大破滅景象確實讓周佚心悸不已。
但他終究知道此景為虛,還是無法作出沉迷於情境之中的反應。
其實周佚此刻已到達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第二境地,只是這境地卻是因他生出破虛神識而直接攀達,並非從第一境地一步步感悟過來。
此刻他再想往回走,由第二境地逆行到第一境地,卻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