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了除了環球集團,米高梅公司也在雷衛東手裡,還是百分之百控股,他就不拍美國人給他小鞋穿!”合上手裡的資料,一領導感嘆道。
”就因為美國人要給我們小鞋穿,才需要國內的幫助!”莎蓮娜站起來回答道,“強大的祖國是我們行走海外的時候最大的資本。”
在商場歷練幾十年,莎蓮娜知道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對於有抱負的官員來說,政績和名聲是最看中的。
“幫助是應該的,對著熊貓影業這樣有能力的公司我們必須全力支援!”領導給會議定下了調子,“不知你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稅收還是政策上……”
“依法納稅是我們企業家的座右銘!”莎蓮娜微笑道,“我們更希望得到政策上的支援,諸位領導,雷總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他旗下公司出品的電影應該算國產影片,享受國產影片的政策不佔據進口影片的配額度,最起碼,米高梅和藝匠兩家公司的電影應該享受這個待遇。”
“這……”
雖然早有準備,在場的領導還是被莎蓮娜的話弄得有些無語。
相對於開放的香江、彎彎、日笨,內地的電影市場一直比較封閉,在1995年之前,能進來的電影大多都是透過友好交流進入,比如七十年代末在內地掀起觀影風暴的日笨電影《追捕》就不是引進而是透過贈送的方式進入。
在內地上映的兩年前,《追捕》在日笨就已經上映,起初《追捕》在日笨上映後並沒有獲得什麼特殊的反響,甚至有不少評論家批評這部電影情節破綻百出、人物形象不合情理。
誰都沒有想到,《追捕》在國內上映之後會紅遍大江南北,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成為那個年代街頭巷尾談論的焦點。
以至於十幾年後,提起《追捕》很多觀眾還無法忘記真由美與杜丘在原野上縱馬馳騁的鏡頭,而影片音樂“啦啊啦”更是讓人耳熟能詳。
英姿颯爽的“真由美”與正直冷峻的“杜丘”影響了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在精神世界比較貧乏的七八十年代,帶給國內觀眾不小的快樂和期待。
最好的例子就是1979年《追捕》女主角中野良子第一次來到內地,她自己也被受歡迎的程度驚呆了。
中野良子回憶說,喜歡我的粉絲們聚集在飯店的門前,喊著真由美的名字;粉絲的呼聲不停地在耳邊迴響,甚至擔心自己會不會精神失常。
對此導演佐藤純彌吐槽道,一開始《追捕》只是一部普通電影,沒有引起大反響,也算不上失敗,還小小地賺了點錢。
在內地受到歡迎的訊息傳到日笨國內後,一些觀眾出於好奇,跑去觀看了這部電影,讓投資方大賺了一筆。
因為不是正式引進,日笨電影在國內的火爆只是曇花一現,整個八十年代在內地電影市場挑大樑的還是國產電影,最多再加幾部同香江電影人合作的合拍片。
香江電影崛起於八十年代,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打遍亞洲無敵手,要不然香江也不會有東方好萊塢的稱號。
相續開啟日笨、韓國、東南亞等地區市場之後,香江的電影人把目光放到了國內,遠比日笨還要巨大無比的市場。
只可惜因為特殊的原因,香江電影一直與內地無緣,別說那些小的電影公司,就是嘉禾也沒能完全開啟內地市場。
為什麼彎彎的電影部門那麼牛逼,對香江的演員握有生殺大權,一言不和就進行封殺,比如梁家會,就是因為那時候的彎彎是香江電影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梁家會這位記者出身的影帝,因為和李大導演的女兒談戀愛而被其看中擔任《火燒圓明園》中的主角,結果一炮而紅,甚至憑藉著好的演技,讓他拿下了金像獎最佳男主獎。
《火燒圓明園》是在內地拍攝,看到其火爆彎彎肯定不樂意,當即對電影連同演員進行封殺。
在香江,除了嘉禾、邵氏、新藝城等少數幾家電影公司,大部分香江的電影公司就指著彎彎市場吃飯,被其封殺梁家會無戲可拍不得不退出演藝圈,最落魄的時候需要擺地攤賺錢養活自己。
當然內地市場的封閉不代表香江電影沒有機會進入內地,因為還有合拍片這個選著,其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少林寺》。
這部1982年一上映就火遍大江南北,1毛錢的票價賣了1億多票房,颳起了一陣到少林寺學武風潮的影片,就是由內地和香港合拍的。
在香江上映的時候,票房也不錯斬獲了1600多萬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榜第4名,振奮了不少香港電影人,在那之後不少導演紛紛北上,拍了一系列合拍的影片,比如《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南北少林》、《自古英雄出少年》等等承載了不少70和80後的記憶。
不過因為一些特定的原因,合拍片在九十年代陷入低谷,再加上香江電影沒落,要不然會有引進十部進口大片這個提議了。
實行這個政策之後,因為國內電影事業同好萊塢落差太大,沒有人能想到有人能逆襲拿下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即使有也只能拿下一兩家小型或者中型的電影公司對於大局影響不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就好像平時時空,十幾年後進軍娛樂事業的王首富就拿下了美國奇傳影業,只不過王首富是做房地產起家的,對電影行業不是很熟悉,即使拿下美國的電影公司,管理層還都以美國人為主最多加入幾個東方面孔。
用內行的話來說,看著公司在我們手裡,其實大權還是在美國人手裡,首富手裡真正懂電影的人太少了。
拿下奇傳影業之後,首先推出的是《魔獸》和《長城》兩部電影,雖然有著不小的爭議,也有很大的遺憾,但不管怎麼說票房還行,最起碼還盈利了。
但是一年後,奇傳影業的業績就開始萎縮,一方面是好萊塢爆米花的不再流行,此類電影走向了末途,市場形勢走向低迷,另一方面就在於奇傳影業沒有拿得出手的王牌也沒有穩定的全球發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