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集的話,是不是那個衛生員沒有死,又活了?”金三爺問道。
大熱影片拍續集在國內還很少見,但在香江、好萊塢已經成為常態!
《開心鬼》可以拍五部,《五福星》算上同人有七八部,《英雄本色》更厲害,因為發哥太受歡迎,又不能讓直接爆頭的小馬哥復活,最後乾脆用雙胞胎的模式開續集。
至於好萊塢就不要說了,不同於喜歡一窩蜂的香江,好萊塢拍攝續集的模式比香江要成熟多了,前傳、後傳,同人,兩年一部,大熱電影的續集能拍出十幾部。
即使中間有虧損也無所謂,放個幾年換個馬甲重新翻拍就是了。
“如果電影太受歡迎,那個衛生員就沒死!”雷衛東聳聳肩笑道,“只是身受重傷,戰鬥結束後被人從隱蔽所裡救了出來,至於回到現代的男主!
經過戰爭的洗禮,他們穩重了很多,開始專心學業,幾年後道明成為大學老師在學校任教,花澤、西門和餘飛也都事業有成。
為了紀念在戰鬥中死去的少尉等人,四人組成了一個協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把在工事裡找到的遺物進行送還其後人,一次意外幾人看到了一些老照片,發現衛生員妮娜沒死在隱蔽所,讓幾人有了追求真相的衝動。
後來,幾人來到襄陽參加紀念張自忠將軍的祭祀活動,在野外觀摩當年戰爭遺蹟的時候,西門無意中引爆了多年前未爆炸的炸彈,四個人再次穿越了,穿越到上次的幾年後,棗宜會戰的戰場……
至於到了戰場四人發生了那些事,經歷了什麼戰鬥我還沒想好!”
雷衛東聳聳肩,“現在考慮續集有些早了,還是想著怎麼把第一部拍好,裡面有大量戰鬥場景,這就需要金三爺你的支援了,我需要八一製片廠的幫助。”
“可以,我幫你聯絡讓八一製片廠讓他們派出精兵強將全力支援你!“金三爺點點頭,同意雷衛東的要求,
“這兩年戰爭片不吃香了,八一製片廠的日子也不好過,吃了上頓沒下頓員工的工資都不能按時發,如果這部電影能成功他們的日子也能好過一些,小雷,這電影還缺演員嗎?我給你介紹兩個!”
金三爺語氣一轉問起了演員的問題。
“f4出演四個男主角,白斌出演衛生員妮娜,我出演喜歡妮娜的連長,至於剩下的演員,陳哥我準備讓他客串版日笨那邊的坂垣徵四郎,光頭加一個小鬍子再合適不過了,至於少尉和大媽兒子的演員暫時沒有合適的!”雷衛東回答道,“三爺你那有合適的嗎?”
“我這有一個很合適少尉的演員,姜紋你一定很熟悉,他最近拍了關於抗日題材的電影《鬼子來了》,雖然拿下了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但票房!”
金三爺搖搖頭,給雷衛東推薦了一個人。
姜紋,冀北人,上世紀63年的人,畢業於首都戲劇學院,1986年,憑藉在《芙蓉鎮》中的精彩表演獲得了1987年百花獎最佳男演員,之後的一系列作品也都產生了較大的反響,包括獲得1988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紅高粱》、獲得1993年電視金鷹獎的《北京人在紐約》等。
特別是《紅高粱》,這部電影一上映的時候就火遍了大江南北,當時不知道有多少青年女子迷戀姜紋,希望當時在高粱地裡和姜紋在一起的不是鞏皇,而是她們。
就好像十幾年後瘋狂迷戀鹿校草,蔡校草一樣,姜大叔是八十年代的小鮮肉,牛愛花女士的夢中男神。
在演員方面取得成功之後,姜紋開始從演員轉向幕後當起了編劇和導演,1995年,自編自導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被《時代週刊》評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首,一時間好評如潮。
這讓姜大叔大受鼓舞,再接再厲拍攝了抗戰題材影片《鬼子來了》,電影取材於作家尤鳳偉的小說《生存》,只是姜紋對原著改變太大,將原著中描寫“軍民奮勇抵抗侵略”的主題擱置,注重提煉“農民愚昧”和“戰爭荒誕”的一面,筆鋒直指國人弱點,將更多憂患意識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
至於原因很簡單,姜紋和這個時候很多導演一樣掉進了文藝片的怪圈,不在追求票房而是追逐起了藝術,用姜紋的話來說,我要拍我自己想拍的電影。
以至於很多人說姜紋,他搞藝術創作和其他人不一樣。他不太關注創作需要的代價是什麼,好像和他無關。假使不是他要的那個東西,浪費多少錢都沒關係。他只要他要的那個東西。”
在電影中,為了追求最後砍頭的那抹鮮紅的畫面,姜紋竟然將整部電影拍成黑白片,為此專門從美國進口了幾臺能滾動拍攝的特殊攝影機。為了效果真實,還從山西運來了房頂。影片最後使用了48萬尺膠捲,因此投資高達3000萬人民幣。
這明顯是倒退,彩色電影都流行幾十年了,大家都已經熟悉,有幾個人看黑白片,他以為他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鬼子來了》是《辛德勒的名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拍攝《辛德勒的名單》的時候,為了渲染影片的悲哀,影片採用黑白的,直到片末由黑白轉成了彩色,代表是一切陰暗的歷史結束迴歸了現實的光明,這部片子裡彩色是象徵光明。
但不說《辛德勒的名單》描述的是奧斯維辛這段幾乎全世界都知道的歷史,更關鍵的是《辛德勒的名單》上映的模式是標準的好萊塢藝術電影的放映路線。
先是在幾十家電影院小範圍放映,同時申報各種獎項,進行衝獎,在獲得足夠多的獎項之後再進行大規模上映。
因為影片描述的是猶太人的苦難,而猶太人在好萊塢的勢力是強大的,影片一誕生就吸引了無數人的注意,在這些人的支援下,歐洲那邊不說,在美國。
影評人協會獎,金球獎,奧斯卡金像獎但凡能參加的獎項《辛德勒的名單》都參加了,並且都大有所獲,特別是奧斯卡。
僅僅提名就獲得了十二項的《辛德勒的名單》,是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大的贏家,捧起了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大獎在內的七個獎盃。
美國奧斯卡對票房的提振作用毋容置疑,特別是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一個小金人能拉動五千萬美金的票房!
頒獎典禮之後,趁熱打鐵的《辛德勒的名單》在北美開始大範圍上映,獲得巨大成績之後又在全球上映,最後取得了三億多美金的票房佳績。
這種模式《鬼子來了》行嗎,儘管在2000年法國戛納影展揚威國際,榮獲了評審團大獎,但在美國他能得到認可嗎?
美國人從來不認歐洲的獎項,別說戛納影展的評審團大獎,你就是把歐洲三大電影節影帝影后等重量級別的獎項拿個遍,美國人也不認,他們只認自己的奧斯卡。
歐洲那邊和他們沒關係,不知道美國情況,拿到評審團大獎的華易兄弟公司曾指望全球票房勢如破竹,結果在美國一上映就給了他們一盆冷水,一個空間絕後的數字——2萬美金。這是目前能從網路資料,唯一查到的真實票房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