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有問題嗎?沒有的話我們進入最後一個議題,院線!”
“雷總,國內的院線還沒有放開,很多地方的電影院還都被各市的電影公司把持,現在進入的話會不會!”在坐的對國內院線制度最深刻的要數陳小二。
從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開始,陳小二就和各地電影公司打過交道,知道這裡面利益牽扯太多,偷票房,瞞票房的事情曾出不窮,別說外人,就連中影公司都沒有辦法。
因為在地方上,市裡縣裡的電影院都是由省市電影公司直接管理,你要他們不偷不瞞報,如實上繳分成!
對不起!
我們電影院、電影公司的人也要吃飯,不能餓死,你電影賣的這麼好賺的的這麼多,就當為當地老百姓做貢獻了。
不服?
那就別想進來,大不了我不放你的電影就是了!
這種情況在大城市和南方發達的地區很少見,越是內陸城市,那裡保護主義越厲害!
就說前兩年的《甲方乙方》在全國獲得了3千多萬的票房,其中首都這塊市場貢獻了1150萬元!
票房佔比都超過3成了!
而首都只有一千多萬人口,只有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
雷衛東拍攝的《瘋狂的翡翠》、《我的野蠻女友》也是這樣,首都和東南沿海地區的票房佔了九成以上!
其他地方票房就這麼少,誰信呀!
這樣的情況引起上面注意,迫使上面進行改革,鼓勵和支援私人資本進入電影院和電影院線、農村電影放映、可錄類光碟生產、只讀類光碟複製等領域,允許私人資本參股電影製作發行放映領域的國有文化企業,由此引發的效果也立竿見影,這種現象才發生改變。
院線改革後,所謂的“票房分賬”模式有了更為清晰的具體運作模式,讓劇院不在像原來那樣需要承擔購買複製的風險了。
在“票房分賬”模式下,國產影片的院線之爭呈現出叢林法則的面貌,僅僅8年,全國票房就從2002年的10億漲到2010年的100億,翻了10倍。
雷衛東前世看過一篇報道,上面提到2010年全國拍攝了460部電影,其中只有14進入了大銀幕,而進入大銀幕的電影,以10年12月份為例,兩部電影《讓子彈飛》和《非誠勿擾2》竟佔據88的銀幕數。
由於按最低票價、單複製票房保底指標供片的發行放映方式,優質片源自然向大院線、大影院傾斜,因此導致眾多的中小院線、中小影院及廣大電影二級市場的放映單位,無緣同步上映首輪商業大片,從而加劇了院線、影院兩極分化趨勢。
在發達地區,比如首都、魔都、蘇省、浙省、花城、特區等發達地方,大都建立了兩多以上的院線,加上本地影院加盟省外多條院線,以及省外多條院線在本地新建影院,使市場競爭愈演愈烈。
但在偏遠的地區,原有經營了幾十年形成的遍佈全國城鄉各地、能滿足絕大多數國人看電影需求的發行放映網路失去了影片來源。
很多市縣電影公司無片發行,旗下的放映單位無片可放的境地!
報道中提到,2010年全國100億的票房,其實是新的壟斷機制產生的繁榮,是以首都、魔都、蘇省以及花城這些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成為構成“100億”的決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