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剛剛起步就被某位領導攔腰截斷的中國漫畫,日漫不光在東亞橫掃就是在歐美地區也有不少的影響力。
要不然!
雷衛東穿越前,動畫七龍珠劇場版《龍珠超:布羅利》也不會在北美豪取數千萬美金了。
但是為什麼日漫真人版不行!
在漫長的時間裡好萊塢改編成電影的日漫也不少,有很多還是鼎鼎大名的作品,但這些作品一旦改編,投資少點還行,稍微高一點,無一不是以撲街而告終。
包括詹姆斯卡梅隆親自出手拍攝的《銃夢》也不行!
有人說這是因為東方和歐美地區的文化差異,同《超人》,《鋼鐵俠》這些美漫相比,只流行一隅之地的日漫,不適合全球化的電影改編,貿然投入上億美金,最後都會撲的連他媽都不認識。
但內地市場的崛起,讓人懷疑不是因為文化差異,而是因為著作本身的原因。
從2017年開始,內地數億數十億票房的電影不斷湧現,重新整理了一個又一個票房記錄,資本的湧入讓漫畫改編、大ip改編成為熱門話題。
一大批作品湧向大熒屏,小熒幕!
結果!
有的賺的盆滿缽滿,比如盜墓一類,有的虧的底褲都沒有了,比如某堡壘,比如三生!
甚至就連仙俠第一大ip,某仙,上映十七天也只有4億票房,相比上映9小時就破億的勁頭,這點票房實在太少了。
是ip不行嗎?
不是,三生和某仙電視劇可是火的一塌糊塗!
只能從內容上找原因!
透過和《鋼鐵俠》,《飢餓遊戲》的對比,大家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美國的漫畫、小說講究出道即頂峰,比如超人一出生就與眾不同,鋼鐵俠,在山洞裡搗鼓一番就弄出了盔甲。
蝙蝠俠是大富豪,蜘蛛俠是因為被蜘蛛咬了變異,神奇四俠因為被射線照射變異,x戰警都是變種人。
這樣的設定讓電影只需要短短几個鏡頭就能把主角介紹清楚,剩下的時間完全可以編一個超級英雄的故事。
相比之下,講究循序漸進,一步步從小弟打到boss的日漫和武俠仙俠小說就不行了。
電視劇好辦,拍的長一點就是了,三十集不夠就拍六十集,時間有限的電影可就不行了,要想講清楚來龍去脈是不可能的,只能取捨!
這就導致,沒看過原著的人看的一頭霧水,看過原著的人狂罵改編太過離譜,丟粉。
不像美漫!
《蜘蛛俠》,《鋼鐵俠》即使沒看過原著的人也看的津津有味,這就是原著的差距。
《花樣男子》改編的電視劇流星花園,在華視首播,收視立即重新整理了記錄,緊接著在日笨、香江、東南亞地區引起風暴,成為青春偶像劇的鼻祖。
後來引進內地,因為被家長抵制,導致幾集之後就被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