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看不上我們,認為我們公司太小!”楊洋道。
“看不上就看不上吧,他們日子過的太舒服,又是國企以後有機會再說吧!”雷衛東有些無奈的搖搖頭。
國內出現第一臺手機的時間是1987年,傳說中的摩托羅拉的3200,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哥大。
因為那時候內地的移動通訊技術算是剛剛進入了手機發展的第一個時代,很多人就稱其為1g時代。
那是屬於摩托羅拉的天下,一臺大哥大價格就算是後來最貴的iphone也比不上,在內地要買一臺大哥大手機要兩三萬塊,是富豪大款才能有的消費力。
九十年代,通訊技術進入2g時代,因為摩托羅是死死抱住1g的模擬網路,不肯去擁抱gs數字網,結果不肯跟上時代發展的摩托羅拉自然無法繼續在新的時代裡稱雄。
手機市場從以前的一枝獨秀變成了三國爭霸,與諾基亞、愛立信成為當時的手機三巨頭。
在這個時間段,國內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品牌誕生了,比如康佳、科健、波導、tc等等都是在98年,99年成立的。
剛剛成為就向國外品牌發起了反擊,1999年,康佳花費千萬巨資邀請發哥擔任手機品牌代言人,一句“打電話啊!”的廣告詞風行全國。
波導邀請香江歌星李文擔任其形象代言人,“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鬥機!”傳遍了國內的大街小巷。
tc也不示弱,以“鑽石手機”獲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青昧。
這段時間是國產手機日子過的最舒坦的時候,同海外品牌相比,國內手機在渠道、價格和熟悉本土市場情況等方面有著絕對優勢,這讓國產手機市場佔有率從1999年的1,2000年就達到9,2003年達到鼎盛時期,國內品牌市場份額超過50。
雖然國產手機品牌多,有二十多個,但國內市場前景廣闊,短短几年時間就從1998年的上百億的市場容量變成了2003年的數千億容量。
這麼大的市場,一家企業分個幾十億,利潤數億,在21世紀初國企大量虧損的年代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可惜,到了2004年,反應過來的三星、諾基亞等海外品牌掀起了機海戰術,同時在銷售上向扁平化發展減少銷售環節。
與有技術優勢的外海手機廠家相比,國內手機廠家基本上沒什麼技術含量,除了少數幾家有長遠目光的企業,大部分國產手機廠家其實就是一加工廠。
他們進口海外手機廠家的配件,比如天線、主機板、電池、外殼拿到國內組裝,甚至有的手機廠家直接從海外廠家那裡拿整機。
就好像飛利浦的手機,因為價格便宜,被國內廠家大量引進,到國內只是換一個手機殼,貼個商標就說是國產手機,完全是把市場當成賺快錢的地方了。
這樣的手機廠家面對三星、諾基亞的機海戰術能有什麼抵抗能力,於是國內手機廠家迎來洗牌,大部分廠家都沒有堅持到智慧手機的時代。
喜歡華娛之大世界請大家收藏:()華娛之大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