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衛東不知道新華社那邊的電話,但找人去查的話很簡單,這是個組織又不是個人,很快就聯絡上了,雷衛東在電話裡閒扯了幾分鐘以後,談到了關於合作的問題。
對於雷衛東的電話,新華社那邊一開始還有些莫名其妙,但知道雷衛東來意之後立馬就來了興趣。
同那些和內地聯絡日益緊密的各行各業不同,一直有香港臉面之稱的電影公司對內地一直不冷不熱,除了少數幾個人,大部分人不光接觸的想法沒有,還隱隱約約有牴觸之意。
這同歐美國家電影人的態度截然不同。
早在前兩年,也就是1979年的時候,國內就派出了電影技術代表團前往法國,英國,聯邦德國等國家進行考察。
同年,美利堅合縱國也就是美國的電影人來到國內講學,柯達公司的技術人員也來華訪問。
在1980年,1981年更是有不少歐美、日笨的電影人來華訪問,同時國家也派出了不少的代表團出國訪問,雙方有了不少的合作。
只有香江的電影人!
別看同內地有了合作,比如正在開拍的電影《火燒圓明園》,但香港娛樂圈整體上的態度沒有改變。
至於原因,說白了很簡單!
香港的電影公司,無論是佳和還是新藝城或者馬氏都是私人公司,以最求利潤為基本點。
而彎彎又是香港最大的外鋪市場,大部分電影公司,都是靠彎彎市場盈利,靠彎彎市場生存,他們可沒有本事把手裡的電影賣到東南亞、日笨等地的。
內地與彎彎什麼情況大家都知道,但凡和內地合作的公司都被起封殺。
就好像梁嘉輝,作為無線藝人培訓班第十屆的學生,畢業之後沒有進去演藝圈反而當起了服裝模特兒、雜誌編輯。
結果被李大導演看中,出演了《垂簾聽政》與《火燒圓明園》讓他成為了香江金像獎最年輕的影帝,可謂出道即巔峰。
只是這兩部電影讓他被彎彎封殺,無戲可拍,淪落到旺角擺地攤,和女朋友去喝咖啡,因為沒錢,女朋友提前和服務生打招呼,按五折為梁嘉輝結賬,為此服務生們悄悄給梁嘉輝起了一個綽號,叫“梁五折“。後來知道真相,梁嘉輝內心所受的震動難以形容。
後來有位影帝吐槽香江的金像獎是拿獎衰三年,這個梗最早就是出自梁嘉輝的這段經歷。
這種高壓的情況下,香港電影人怎麼敢與內地有太多的接觸,除非他不要彎彎市場了。
沒人上門,雷衛東的上門就顯得難能可貴了,再加上雷衛東說了來香港的人員包吃包住包路費還給工資,美金!
很快,新華社的電話就打到了八一廠!
面對香江的邀請,八一廠很是重視,王廠長親自帶隊,廠裡技術最好的幾名煙火師,包括有尹星雲這位內地未來30年最出眾的煙火大師,匆匆忙忙來到了香港,然後在新華社香港分社一名領導陪同下來到了慧敏影業。
“老鄭,你說慧敏公司為什麼找我們合作,而不在香港本地找煙火公司合作。”慧敏公司的會客室,坐在沙發上的王廠長問道。
“估計是因為價格問題吧!”老鄭全名鄭明遠,是香港分社梁社長的得力助手。
他分管的工作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廣交會,香港方面就是由他負責協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