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的背景音樂緩緩流淌,電影裡柔和清朗的色調蘊藉著一雙雙專注了一個多小時的眼睛,然後無聲地流向這些人心中,觸動著或多或少的感慨。
電影落幕,音樂戛然而止,觀眾不約而同地鼓掌,用掌聲再次充盈著電影院。
李從一夾在人群中,用力地鼓著掌,給導演,給搭檔,給自己,也給這些用心看了的觀眾。
離場時,李從一碰到一個熟人從觀眾席裡走出來,居然是陳岱川。
陳岱川一抬頭,也認出了用圍巾擋住半張臉的李從一。
李從一彎了下眼睛,露出半個笑意,算是打招呼。
陳岱川點點頭,快走兩步和李從一同行,問道:“回酒店?”
“回。”
“一起?”
“一起。”
影院離電影展提供住宿的酒店不遠,步行也就不到十分鐘的路程。兩人都不嬌氣,不至於這點路還得坐車。
“演得不錯。”陳岱川率先說道。
李從一笑了笑,應承下誇獎。
然後陳岱川就不客氣地開始點評了:“收的時候把握得十分精準,但放的時候略顯不足。”
“放?”李從一認真起來,他對陳岱川的專業能力還是相當認可的。
陳岱川舉例:“電影裡你對風投者演講區塊鏈未來前景那一段,臺詞很慷慨激昂的,極有煽動性,甚至要達到一定的洗腦效果,你演的其實不錯了。但就我而言,還有點不足,你並沒有把情緒都充沛地調出來。是你當時不夠投入還是?”
李從一仔細回想了拍那一段戲的時候:“我應該挺投入的。”
“那就是你性格使然了,你大概不是那種隨時隨地能被打雞血、有著理想主義的性格,看你把內斂的情感演得很立體豐富,或許你更喜歡收斂,愛含蓄處事?”
“也許是吧。”李從一不置可否。
陳岱川便道:“你可以多練練把情緒完全開啟的臺詞,熱血、激烈、豪邁之類的。演員不能永遠靠自身天性吃飯,經驗和技巧也很重要。”
李從一點頭,邊走邊半垂著頭,在琢磨陳岱川的話。
陳岱川也不再說,由他慢慢想。
此時是黃昏,初秋的夕陽顯得有些慵懶,拉長了極細的光,慢吞吞地鋪展在天邊,垂落下朦朧橙色拖曳著影子,顯得路上行人都慢了起來。
快到酒店時,李從一想透了,想起點別的,問陳岱川:“你覺得和我對戲的那個男演員怎麼樣?”
“也挺不錯。”陳岱川說道,“看得出來是科班出身,專業能力很強,沒有短板,又有幾項特別拔尖,假以時日,會做出很大的成績的。”
李從一盯著他:“那你們平川想不想簽他?”
陳岱川瞬間失笑:“原來在這等著我呢。簽人這類事,我很少直接管。你要是覺得他不錯,可以直接向你經紀人提議,他會用專業流程進行評測,然後由分公司決定。”
李從一撇撇嘴:“你還挺像我認識的一個人。”
“誰?”
李從一沒說,眼前浮現了一個很久遠的模糊影子。
是太子宣慈。
李從一和太子直面的機會不多,但遠遠地觀望倒有過幾次,他經常穿著明黃的袍子和身邊人說話,有時候就會像陳岱川這樣,氣場平和但隱含尊貴之氣,穩中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