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沒有信心,所以匆匆甩賣資産,但是香港回歸後會越來越好的,到時候他們肯定會後悔。”
葉秋桐淺笑。
為了方便在香港投資,她的女媧集團在這裡也有分公司,所以這次她同樣也大肆收購那些離開香港移民他國的富商的資産。
放在普通人身上,葉秋桐光是在香港收購的這筆資産,尤其是不動産,只要她一直持有,就夠吃子孫三代了。
不過,放在這個節骨眼上,若不是葉秋桐指點,還真沒有人敢象他們這樣大肆購買資産。
葉秋桐他們以原來市價的三分之一買下那些不動産時,業主還感激涕零,連聲道謝。
可能在他們看來,葉秋桐他們才是傻的吧。
李嘉明這些人由於常年和葉秋桐在國內做生意,已經看清了大勢,他們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離開香港。香港就是他們的家,他們世代都要居住在這裡。
而且,這幾年依靠葉秋桐的指點,李嘉明兄妹和董利偉都發了大財,他們對葉秋桐也有一種莫名的信賴感。
葉秋桐說的話,他們都全信。
葉秋桐說香港的未來會更加好,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他們也想明白了。
至於董利偉家族,更不待言了,他們的榮辱命運已經和香港緊緊糾纏在一起了。
幾個人年紀雖然輕,但是身家卻都近二十億,李嘉明兄妹更是擺脫了父親寵愛那兩個私生子的陰影,要不是考慮到母親對家族企業的付出,他們甚至不屑於去接父親企業的班。
只是裡面有母親從年輕到過世前的辛苦付出,如果他們不去爭搶,全部被那兩個私生子坐享其成,這是不能忍受的,所以他們才繼續留在家族企業內。
要不然,以他們現在的資産和能力,也早就可以獨擋一面,不需要父親扶持了。
李嘉明和李嘉悅現在有多少資産,說實話,李父也不是完全清楚,他只是覺得兒子、女兒的能力不錯,目前還真的考慮把家族企業的重擔交給一雙子女。
畢竟,這一雙子女是大房所出,名正言順,而且他們的能力也很可期。至於那兩個私生子,由於從小受到母親的寵溺,再加上作為私生子的身份本來就見不得光,心理比較扭曲,從普通生活到入主大富大貴的生活,他們只會貪圖享受,根本做不了下事。這讓李父也倍感失望。
雖然寵愛二房,但是到底家族企業的前途開不得玩笑,李父發現這兩個私生子爛泥扶不上牆後,只能設了個基金會,以保證這兩個兒子日後衣食無憂,便著力培養起李嘉明和李嘉悅來。
他哪裡知道,要不是故世的大房,這兩個孩子對接掌他的企業根本毫無興趣了。
擁有絕對實力的滋味,就是人愈發自信,精神煥發,李嘉明已是而立之年,至今尚是單身,被港人稱為城內的黃金單身漢,都知道他家資豐厚,並且已經確立為李氏家族的掌權人,不知道多少優秀的女子想要投懷送抱。
但奇怪的是,這幾年李嘉明一直處於空窗期,以至於讓香港的娛樂小報都懷疑他是好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