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香港,葉秋桐不禁又想起了李嘉明兄妹。他們雖然經常電話聯系,但是見面的機會卻是越來越少了。
李嘉明這幾年一直在做著穩定的佈局推進,尤其是在葉秋桐建議他投資香港房地産獲利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在香港房産上進行了大量的佈局,還有一些隱形的房地産業的投資,如不動聲色在香港島和尖沙咀一帶,以每個月入一鋪的速度買了大量的黃金鋪面。
據葉秋桐所知,香港曾經有一位身家三十多億、排名香港富豪前三十的商人梁鋪王,就是本身不做房地産,但是大量購買旺鋪,在他名上大約有一百五十多個鋪面。後來隨著鋪面價格飆漲,身家迅速爆增,因此被香港人稱為一代鋪王。
李嘉明在發財的同時也不忘捎帶給葉秋桐一份,每次他要買鋪的時候,都會來詢問葉秋桐的意見。
由於開始幾次的時候,葉秋桐指點的鋪面都獲利頗豐,所以李嘉明不免也沾染了香港有錢人信風水的習慣,覺得葉秋桐頗旺自己。
於是,每次買鋪面時都要來問葉秋桐。
葉秋桐雖然不是香港建設規劃局,但是她前世好歹也跟低價旅行團去香港旅遊過呀,知道哪裡的鋪子最旺,哪裡的鋪子租金最貴,只要李嘉明說的鋪子是這些位置的,葉秋桐無不首肯。
一次兩次是運氣,三次四次之後就如有神助。
李嘉明是個公道人,覺得自己也不能白沾了葉秋桐的運氣,於是現在每逢要買鋪子,也會捎帶幫葉秋桐買一套。
反正葉秋桐的女媧公司雖然是個空殼公司,在香港也是有個辦事處,租了一套寫字樓,請了一個經理幾下寫字員,看著象模象樣的。李嘉明但凡買了樓,就到那裡把地契交給負責人,然後再從負責人手裡提支票。
李嘉明倒是想白送,但是關鍵是白送人家葉秋桐也不要啊!所以,幫她買鋪升值,就當答謝她好了。
其實李嘉明心裡也有一些暗搓搓的想法,那就是和葉秋桐一起買鋪,感覺就是長長久久的鄰居了,以後也會長長久久地在一起……至少是相伴著在一起!
這幾年,李嘉明靠著這樣的運作,自己公司的資産迅速爆漲,可以說,若是現在他父親把他趕出家門,一文不名,他也是香港人人不可小視的地産大王了。
香港的樓市幾經曲折起伏,最終還是走向巔峰,及至千尺套房被稱為豪宅的年代。而這個千尺,換算成平方米,不過是一百平方米的房子。
葉秋桐管得了自己這裡的房價,她可管不了李嘉明那裡,所以對李嘉明買鋪時買一拖一,也沒有制止,反倒最後形成了默契。只要香港女媧那裡要錢了,她就知道李嘉明又幫她買了個鋪面。
話說回來,葉秋桐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了信心,這些鋪面倒是一直拿在手裡,慢慢全部租了出去,現在一年也能收不少零花錢了。
蘇聯解體給普通人帶來了強烈的沖擊,但是因為早就知道會發生,所以帶給葉秋桐的沖擊力並沒有這麼大。
她只不過是在這件事真的發生時,用一種“哦,歷史還是這樣走”的心情,回應了這個時代。
第二天。
在葉秋桐的辦公樓裡,她經過走廊時,便聽到員工們紮堆圍在一起狂熱地議論,話題的中心當然也是關於蘇聯的事。
看到葉秋桐,大家止住議論,各自工作,但是他們臉上,依然保留著吃驚和交流後的紅暈。
葉秋桐心想:還好有生哥可以聊聊,不然真是憋死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