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請大家下車吧!”
葉秋桐從打頭的車中先下來,招呼大家。
趙文倩聽到動靜,也從茶房裡出來,葉秋桐熱情地為大家介紹。一聽趙文倩是茶葉系的教授,大家也肅然起敬,感覺手上捧的茶水似乎都多了幾分知識含量。
趙文倩把秀姑和十數名茶師教出來後,現在她只負責現場的指導工作,任務並不繁瑣,只要她不主動找活,基本就是揹著手指導的事,所以,她倒也有閑抽空出來陪客人。
此時大家所處的位置是在青雲山山脈的坡頂,海拔有一千二百多米,居高臨下,俯瞰之下,到處都是長勢喜人、綠油油的茶樹。
由於海拔高,對面的山峰上還有雲霧繚繞,一看就知道是茶樹生長的上好環境。
黛色的改造這幾年一直在進行,所以走進黛色茶莊,來自京城的客人看到的都是古樸的當地特色建築,紅磚牆,黑瓦片,四周竹影扶疏,走進屋內,是設計成騎樓的迴廊,迴廊的牆上掛著山水字畫,顯得十分雅緻,迴廊內錯落有致分佈著茶室。
參觀了幾間風格不一樣的茶室,大家都發現,原來迴廊的設計,讓每間茶室都三面採光,正面則是全景的玻璃設計,能讓茶客清晰地看到山間的美景。
“趙教授,這裡太美了,我們能在這多住幾天嗎?呼吸的是上好的茶香,眼裡看到的是滿山蒼翠的美景,這裡就象仙府一樣,我覺得自己的《九轉盤龍功》都能再上一層了。”
孫總美滋滋地比了個大小周天環繞一身的姿勢。
葉秋桐看傻了,這位難道還是氣功愛好者?
孫總不提,葉秋桐倒忘了,九十年代還興起了一波氣功熱,不知道從哪裡突然冒出一批的大師來,指點群眾,慷慨激昂,個個都是神秘老者什麼流派的傳人,把一大批群眾迷得暈乎乎的。
葉秋桐記得那時的流行雜志《之音》、《武術》這樣的雜志上,都會登氣功大師的傳奇故事。
比如有一位張大師,是知識青年下鄉,他在所呆的農村裡,迷上了氣功,為了接收氣,開啟大小周天,半夜到農村的墳堆裡接收陰氣;
還有一位大師,有了一系列際遇,得到高人指點,開啟了大小周天,能給人治病,發功,發功後的水還能讓人延年益壽……
這一系列神話很快就在神州大地傳開,許多群眾被他們編的故事迷得神乎其神的,拋家棄子跟隨他們求證真功的人還不少。
前輩子,葉秋桐外出打工時,就曾經接濟過一個流浪漢,那個流浪漢也不過是十七、八的孩子,說他一定能感動大師,待學會了真功夫,就能聞名天下、治病救人。
話說,葉秋桐當時還挺感動的,看他窮困潦倒,還給了他身上最後的二十塊錢,給他買了一堆饅頭帶在路上吃,祝他成功證道。
結果,當然再無下文。
沒想到,咳,眼前這位看起來見多識廣的孫總也信這一套?人都是有弱點啊,葉秋桐忍不住想笑,但是禮貌地憋住了。
京城裡來的人對孫總的說法都不意外,估計都知道他平時有這種愛好,丁曉生還道:
“這裡按你們氣功愛好者的說法,應該是靈氣十足,你要多住一段時間,還真能打通大小周天。”
果然是氣功狂熱的年代,隨便什麼人張口就能來一段。
葉秋桐靈機一動道:“這裡靈氣十足那是自然,不過孫總肯定也沒辦法打包帶回家啊,但是這裡的山水養出來的茶,就是靈茶,孫總只要經常喝靈茶,也會頗有受益的。”
“喲,葉總這個建議好。”孫總一番突然開竅的模樣。
趙文倩一臉不贊成地道“這裡山靈水秀,但是靈氣之說太過於虛幻,我的茶肯定是一流品質的茶,有良好的基肥,有上好的製作工藝,大家喝過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