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葉秋桐沒想到的是,她引er來是為了緩解自己處理“關系戶”的壓力,但是卻讓er意外成了向陽校外教育機構的領頭羊。
很多家長沖著er裡的外國老師,把孩子送到這裡來學習,說跟著洋老師英語能學地道點。
葉秋桐才發現,這時候整個國內教育裡,學習外語這塊,除了大學,在中、小學、幼兒園這塊都沒有外國老師進駐。
葉秋桐帶著慣性思維,以為教育機構裡有洋老師是很正常的事了,接著又發現,其實整個向陽,除了老師接點私活給孩子補習外,正規給孩子補習的教育機構也只有er一家。
好吧,真是佔領了市場空白。
葉秋桐立即和俞老師商量,讓他拿出個方案來,把向陽的er結合向陽現在學校的分佈、還有學生人數,再進行佈局。
最後,er在向陽又迅速辦起了兩家能同時容納兩百多名學生上課的補習機構,搶佔了向陽的教育市場。
葉秋桐知道er是一項可以長期發展的事業,於是索性找市政府拿地,準備自己蓋教學樓,讓三個分校使用,以免在租教學樓的事上受制於人。
遲麗知道大嫂在向陽辦教育機構的事,“咚咚”就來找她,說她對辦教育機構有興趣,想去在er做實習老師。
葉秋桐見她有上進心,便根據她的特長,讓她去做數學初中的輔導老師。
遲麗也高高興興接受了,不過,她也有個要求,說讓er開一份實習老師的工資給她。
葉秋桐當然無不應允。
家裡從來沒有短了小姑子的錢,她自己要打工賺薪水,葉秋桐估計她是想補貼王超家。
因為這樣,所以不好再找家裡另外開口要錢。
對遲麗這點拎得清楚,葉秋桐還是很欣賞的。
她越來越發現,遲麗也不是沒有優點的,在接人待物方面,遲麗的情商終於上線了。
估計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遲麗上輩子也是平穩幸福地過了一生。
還有一個好訊息是遲麗主持操辦的慈善基金會“有氣”終於被民政廳批複透過了。
“有氣”這個名字是葉秋桐取的,表示這些矽肺病人都渴望獲得氧氣。
葉秋桐把這個訊息告訴遲麗時,她十分高興,這是她獨立完成的第一件大事。
“有氣”慈善基金會,葉秋桐擔任會長,遲麗擔任常務副會長,負責主持平時“有氣”慈善基金會日常事宜。
慈善基金會接受社會公眾的捐款,然後透過矽肺病人遞交的申請表,從中每月選取一定數量的病人,無償進行治療。
不過,慈善基金會剛剛成立,名氣還不大,社會上大家對本土慈善基金會的成立也抱著懷疑的態度。在大家心裡,總覺得慈善似乎是香港、臺灣這些發達地區或者歐美國家才有的新鮮事物。
怎麼向陽本地就有人辦起了慈善基金會?是不是騙錢的?
另外,矽肺病人也不太瞭解慈善基金會,不懂得申請的流程,而且絕大多數矽肺病人都住在偏遠的農村,根本不知道有這種慈善基金會可以救助。
一條條一樁樁,都成了橫亙在遲麗眼前難以逾越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