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晚飯,那些鎮裡的幹部統一乘著卡車回家了,山上就剩下葉秋桐和農場裡的僱工。
樹清夫妻倆也在其間,樹清的老婆熊十三已經把身體養得差不多了,雖然幹不了重活,但是廚房間的活還是能幫忙的,這幾天山上吃飯的人多,邱伯便招了她來打下手。
此時聽說趙詩音要烤鴨雞,熊十三就主動請膺,幫忙處理野雞。
邱伯和秀姑則在屋外的場院裡,點起了幾堆篝火,然後便有農場的工人們聚到了篝火邊,在人拿出口琴,吹了起來,還有人往火裡投了地瓜、土豆,邊烤著。
熊十三把野雞毛內髒清理幹淨了,毛也不拔,直接在外面裹上一層厚泥巴,拿來給趙詩音烤。
趙詩音還是第一次這麼烤野雞,興致勃勃,架在火上,卻被熊十三阻止了,她道:
“要埋在火堆的地下。”
趙詩音不解,熊十三就把火堆挪開一些,把下面已經烤熱的土挖出一個淺坑,正好夠放入那隻野雞,然後覆蓋上土,再把火堆移過去,直接在野雞上面燒起火來。
“原來是這樣,有意思。”
趙詩音見狀,便掂念著野雞是否會熟的問題來。
就在大家對著火堆發呆放鬆之時,突然,有一道清亮樸拙的歌聲響起:
“樹要大叢才有蔭,火要大把才會光,水要大港才會清……”
這話是用本地的方言唱的,開始葉秋桐不知道她們在唱什麼,覺得又不象流行歌曲,但是後面一聽,才覺察出來,她們是在唱山歌。
“呵呵,這邊的老百姓有唱山歌的傳統,尤其是採茶季,採菜的人滿山地跑,遠遠看去,整片山都是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對歌,此起彼伏,可熱鬧了。這樣能抒解疲勞,又能互相打趣,大家聽聽山歌,幹活也不覺得累了。”
秀姑走過來,見葉秋桐她們聽得專注,便介紹道。
“這個調子很好聽,我也來學學。”
趙詩音歪著頭,認真地聽。
“歌詞不用記了,她們都是現編的,想到什麼唱什麼,押韻就好。”秀姑笑道。
“哥哥你生來白又幼,親像竹紙包紅綢……”
就在這時,火堆邊,另一個中年婦女也接下去唱了起來,這一句,就是大方地在贊美仰慕的物件了。算得上是火辣辣的情歌吧?
葉秋桐心想,沒想到山裡人也這麼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