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明在長慶工業區創辦的“好運來”企業廠房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大約到了今年秋天就可以試投産了。
李嘉悅和董立偉到酒店放下行李後,首先就來參觀李嘉明的企業。
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長慶鎮的劉鎮長早就打聽到了蛛絲馬跡,又從葉秋桐那裡套出董立偉等人到廠的確切時間,非要組織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
因此李嘉悅和董立偉到了好運來時,簡直是受到了一萬點驚嚇。
因為從廠房門口到廠區內,鋪了一條三百米長的紅地毯,周圍還有可愛的小朋友,穿著鮮豔的戲服,敲鑼打鼓地歡迎他們。
有些沒有敲鑼打鼓的小朋友,則鼓著腮幫子,手裡拿著塑膠鮮花,蹦蹦跳跳,一看到他們進來,就熱情地跳動起來,喊著: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李嘉悅是震驚了,董立偉一時間也有點手足無措,不過還好在劉鎮長的引領下,他們踩著同手同腳,渾身不自在地感受了一番內地領導的熱情,來到了好運來的廠區辦公室。
好運來的辦公室是最早完工的建築之一,簡潔大方,一行人坐定後,外面的小朋友組成的鼓樂歡迎隊便撤離了。
李嘉悅和董立偉這才自在許多,對劉鎮長感謝道:
“太客氣了,我們就是來走走看看,不必這麼盛大。”
“哎,哪能啊,你們是愛國僑胞,能回內地走走看看,就說明你們親情猶在,作為家鄉人民,我們自然要熱烈歡迎你們。”
劉鎮長不愧是當領導的,張口就來,把沒什麼和內地官員打交道的李嘉悅和董立偉說得面紅耳赤。
當然,他們幾位都不會想到,日後他們在內地生意越做越大,他們受到的類似的歡迎儀式也越來越頻繁,他們慢慢就會習慣了這樣的歡迎方式。
接下來,劉鎮長自是一番公關說服,希望能說到李嘉悅和董立偉在他治下投資辦廠。
董立偉和李嘉悅本來就有投資辦廠的這種意思,而且他們親眼看到長慶工業區已經做好了三通一平,比李嘉明剛來時空白一片好得太多,只要他們有專案,就能立即興建廠房,所以也沒有一口拒絕劉鎮長。
在應付這些事情後,李嘉悅和董立偉對內地的投資政策也瞭解得七七八八,接下來就是具體要做的專案。
依著葉秋桐的引領介紹,李嘉悅依舊是想做一個化妝品品牌,而董立偉覺得向陽海陸空三地交通都有優勢,真地興起了做物流的念頭。
忙完了正事,李嘉悅才和李嘉明回鄉祭祖,作為被邀請的朋友,董立偉和葉秋桐也一路相隨。
然而,在回到李家的祖籍地後,在祭祖儀式舉辦前,李嘉明就遇到了一件極為尷尬的事。
因為有不少族親來找李嘉明,一一訴苦,不是孩子沒錢上學,就是家人有病經濟貧困,希望李嘉明能幫助他們。
李嘉明挺為難的,給錢也不是,不給錢也不是。
這個世界上,沒有因為同是族親就必須無償贍養他們的道理。但是族親有困難,不幫助也會被人詬病。
農村裡特別重視風評,富貴之人若是事業有成,不回鄉做些回哺,就會被眾鄉親戳著脊樑骨罵。
尤其是象港客、南洋客這種身份,大家都覺得他們在域外過著富裕的生活,不回鄉做點貢獻算怎麼回事?
這也是常年處於貧困線下人群的思維,若是再發展幾十年,大家經濟富裕起來後,這種“吃大戶”的現象就會減少消失。
然而,現在卻是無可避免的,如何處理好,就成了李嘉明的一個難題。
葉秋桐作為朋友,不必象李嘉明兄妹那樣糾纏於族親的迎來送往中,於是便和董立偉有時間在村裡的巷道中走走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