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們說笑間,李嘉明從門外進來,看到他們正聊得開心,便敲了敲門。
“李總!”
小顧和王娟一看是李嘉明,趕緊打了聲招呼,知道他找葉秋桐肯定有事,便各自回到崗位上。
“吃什麼啊?吃得這麼開心?”
李嘉明看著葉秋桐打包來的盒飯裡黃澄澄的薯餃,聞到香甜撲鼻的味道,不禁動了食慾。
“喏,試試,是我自已做的。”
葉秋桐遞過一雙幹淨的筷子給李嘉明。
李嘉明也不在意,接過筷子還真的挾了個薯餃吃了起來。
“唔,有彈性但又不粘牙,味道好極。裡面竟然還有餡料?”
李嘉明是第一次吃薯餃,不禁覺得津津有味。
“這是用地瓜做的,也就是紅薯。”
葉秋桐介紹道,看著這位身家上億的老闆如此投入,葉秋桐不禁抿嘴一笑。
“竟然是紅薯這種食材做的?我奶奶以前最愛吃紅薯了,我小時候不理解,奶奶說,以前在老家時很窮,沒有什麼地,種的糧食不夠吃,還好有紅薯摻合著,全家人才不會餓死。
她吃是懷舊,我父親不吃,他說小時候吃怕了,吃得胃老冒酸水,我是比較少吃,但是吃到紅薯,就會想到奶奶,想到童年時和她度過的時光。”
李嘉明在葉秋桐面前越來越放鬆,甚至會和她講這些小時候的故事。
如果被八卦記者逮到這些話題,足以寫出一部豪門生活秘辛來,強烈刺激看客的眼球。
李嘉明自是知道葉秋桐不會做這樣的事,才會在她面前放鬆下來,放飛自我。
葉秋桐也聽得津津有味,她最喜歡聽人講故事了,而且是這些成功企業家的親身經歷。
三人行,必有我師。
認真聆聽這些成功人士的過往,必能有所受益。
李嘉明看著葉秋桐認真傾聽的樣子,頓時産生了傾訴的慾望,於是,從他的童年談起,再聊至自已的求學經歷,還有在哈佛商學院刻苦攻讀的感受,讓葉秋桐象看一部成功人士電視劇一般,一臉悠然嚮往。
“原來,在哈佛讀書那麼苦,一直要讀到淩晨?”
葉秋桐吃驚地道,在她想來,上了大學應該會相對輕鬆一些。
“功課非常多,每週教授都會佈置一大堆作業,而且都是開放式的,沒有唯一標準的答案,你必須自已蒐集資料,自已解析,最後得出答案,蒐集的資料還必須成為支援這個答案的合理基礎。”
李嘉明話題一拉開,就是滔滔不絕,葉秋桐不時為他續茶。
有茶有佳人在側,李嘉明不知不覺,還把他未來對世界的經濟走熱和格局的看法也傾囊而出。
葉秋桐聽了,暗暗心驚,覺得,做人果然是學無止境,李嘉明沒有她重生一世的優勢,但是卻依據著自已所學和人脈資源,把未來的經濟走勢力判斷得八九不離十。
雖然他無法看透區域性細節的發展,但是整個世界經濟的大勢他還是掌握得很透徹。
這就是學識,這就是眼光,這就是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