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被一部份不地道的人鑽了空子,包裝成鄉鎮企業家,從鎮裡騙了幾萬塊,轉身就溜了。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幾萬塊已經不是什麼錢了。為了幾萬塊就出逃,也不值得。
葉秋桐是想專心做好企業,也不是想騙鎮裡的錢,但是鎮裡的優惠政策她還是想要的。
於是,葉秋桐在林鎮長關切地詢問起“葉企業家”有什麼困難需要政府幫忙和出面協調解決的,葉秋桐便大膽地提出,看能不能減免稅收,或者撥一筆基金會的貸款給她,因為她買機器需要一大筆錢,既然鎮裡這麼支援,她想要多訂一臺機器,把生産規模擴大一些。
林鎮長沉吟了一下,道:
“沒問題,不過還有個手續要走,這樣吧,你出具工商註冊登記文書,戶口本,還有買機器的發票,我就讓鎮裡的會計撥一萬塊給你,不要利息,一年內還清就行了。”
葉秋桐一聽,不禁一陣感激涕零。
現在鄉鎮企業還是新鮮事物,要發展一家鄉鎮企業,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著實不容易,葉秋桐此時主動送上門來,對林鎮長來說,也是一場及時雨啊!
而且,葉秋桐如果能提供上述他說的單據,貸款給她的風險性也不大。
現在鎮長的權力沒有象後來那般受到諸種紀律約束,說起來權力還是很大的,給個一萬貸款也不算什麼事,他一個人開腔就可以搞定,因此答應得很幹脆。
葉秋桐沒想到今天收獲這麼大,向林鎮長道過謝後,便和王村長起身離開了。
有了這一萬元的無息貸款,加上她手頭上的五千多元,現在她的資金足夠充裕了,不光能再買一臺機器,連付原材料的錢也不成問題了。
第二天,葉秋桐又踏上了往四獅的路,這一次,她是專程找溫廠長。
到了溫廠長的廠裡,她的機器已經基本好了,就差最後的除錯了。一聽葉秋桐要再訂一臺機器,溫長廠樂開了花。
葉秋桐又提出要有正式的發票,溫廠長猶豫了一下,還是毅然答應了。
開正式發票是要多納稅的,如今企業逃稅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但是一口氣買兩臺的客戶也不多,而且看葉秋桐一副大幹一場的架式,溫廠長覺得,沒準葉秋桐還會再向他訂機器。
有了這樣的一個大客戶,他的服務自然要更周到一些。
果然,在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做生意的感覺就是不同,作為大客戶,葉秋桐處處體會到服務周到的感覺。
葉秋桐交了第一臺機器的錢,下了第二臺機器的訂單,拿著溫廠長給的發票,回到了向陽,徑直來到林鎮長的辦公室,出示了所有林鎮長要求的證件。
林鎮長要葉秋桐把證件全部影印了一份,然後大筆一劃,寫了張同意借給葉秋桐一萬元無息貸款的紙條,蓋上自已的私章和辦公室的大印,就讓她拿去找會計。
林鎮長大筆一揮就值一萬元,葉秋桐拿著這張薄薄的紙片,想到日後從銀行借一千塊都要各種正規手續,不禁覺得有些不習慣。
但是再一想,如今是一切都在完善中的八十年代,也就釋然了,她拿了那張鎮長簽名的紙條,找到了長慶鎮的會計辦公室。
原本以為會計還要怎麼審核一下,可是會計一看到熟悉的鎮長簽名和兩個鮮紅的印章,馬上就開啟保險櫃,數了一萬塊給葉秋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