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皇太後領不領情了。
然後,果然是白忙。
在她們看皇太後是不領情,但是皇太後眼裡,如果按照皇後的意思自己回宮了,過了這個壽辰,那說明自己是低頭了,以後都要生活在皇後的‘威風’下,自己這個皇太後,算是徹底被壓制了。
皇太後不服,不能忍了這口氣。
所以過壽這一天,皇太後並沒有回來。
這事鬧的還挺大的,前一天和當天,皇上和皇後兩次親自起駕去皇家寺廟接皇太後回來,都沒有接到。
壽辰自然是過不成了,場面很尷尬,遠在皇家寺廟的皇太後,自覺著勝了一籌。認為今後皇上總該知道自己的決心了,總該讓步了。
然而,皇上並沒有讓步。
皇後依然是皇後,反而是之前的太子妃,這一次又成了犧牲品。
在冊封了皇後之後,她也被封為了嬪,不過因為皇太後過壽這件事,回到了宮裡,皇上便宣旨降她為貴人,搬離後宮,去了遠離後宮的一處叫慈安殿的地方居住。
雖然這地方稱為慈安殿,但其實就是一片普通的宅子,離太醫院很近。另外離得近的,就是冷宮。
等於是把她打入冷宮了。
皇太後得到了訊息,頓時心涼了大半。她知道皇上這是給自己臉色看,也是告訴自己,皇上不會退讓。
皇太後和皇上母子之間無聲的戰鬥一直持續了兩年。
一年後皇後生下了皇上的頭一個孩子,也是嫡長子。後位頓時穩固,爭執了一年左右的該不該冊封的問題到了現在一下便停止了,再也沒人提及皇後地位的問題。
第二年,皇後開始全朝選美,為皇上充盈後宮。此時後宮連個嬪妃都沒有,只有皇後一個人,連個幫忙的都沒有,但是皇後依然是認認真真,為皇上選了三位美人進宮。
這三位相繼被冊封為妃。
這件事過後不久,皇後又懷孕了。
皇後懷上了第二胎。皇上和皇太後的爭執其實已經算是結束了,朝裡沒有大臣再提及皇上和皇後應該將皇太後接回慈寧宮居住的事情,甚至很少有人提皇太後。
大臣們如今都是對皇後歌功頌德,什麼賢惠啊,端莊啊,德厚啊,賢明仁慈啊,淑德啊,總之,有多少能形容皇後好的詞,這些朝臣們就能說出來多少。
這時候孤獨住在皇家寺廟的皇太後,終於知道自己把事情做絕了,落在了下風,就連轉圜的餘地都沒有了,完全不能翻身了。
十個月之後,皇後生下了皇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