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寺廟的主持摹青和尚,是個得道的高僧,年輕的時候曾經沿著唐玄奘取經之路,去過天竺,回程的時候還遊歷過倭國。
唐朝時期,倭國是連年進貢的藩屬國之一,當時來了不少的倭人學習中原的文化、傳統,帶回去了很多中原人的傳統習俗。回去之後,他們加以研究,加入他們自己的一些習慣。
中原華夏人一般不輕易論道,真正能稱之為‘道’的,只有茶。
但是倭人不一樣,什麼都講究道,茶有茶道,花有花道,劍有劍道,香有香道等等,但他們這些道全都是從中原華夏大地學去的,因此有些好學的倭人,經常來中原找一些得到的高僧,或者名望高的高人,來祖宗之地多學習。
京城靜夜寺這位摹青和尚,就是比較受倭人敬仰的一位得道高僧,二十年前大周朝還沒有和倭國全面開打的時候,他還常常給倭人開個經堂,講講這些道。當時場面一度非常的盛大。
這十幾年,靜夜寺也冷情了許多。
當然這些全都是傳言,齊景灝才十八歲,根本沒見過那時候的盛況。但是摹青和尚去過倭國,想來對那邊也有些研究,他橫豎沒事,去看看,轉悠轉悠。
頭一次去沒見到摹青和尚,聽說是去鎮國公府講經去了。既然是得道的高僧,富貴權勢人家喜歡追捧也是有的。講經一次得不少的功德,這也是需要的,和尚到底還沒成仙,也是要吃飯的。
沒見到摹青和尚,齊景灝就在寺廟轉悠了轉悠。
這地方果然和別的寺廟略有不同。寺廟建築更恢弘,供奉的菩薩金箔渡身,一看就是不少的善男信女來此拜佛理經。
外面的大鼎裡面的香,將旁邊的一棵大樹都給燻黑了。
不過看過這些並沒有給齊景灝很好的感覺,反而覺著這樣的寺廟,隱隱有種功利在裡面,似乎沒有那麼的超凡脫俗。
站在那棵燻得半黑的樹下,正仰著頭看著。突然聽見有人說話,聲音不大,傳了一兩句在耳中,接著從長廊那邊下來了兩個人,看到他站在這裡,禮貌的點點頭,走開了。
齊景灝微微的眯起眼睛。
若是沒聽錯的話,這兩人剛剛對的那一半句的話,似乎不是官話。聲音太低了,他也沒聽出來是某地的方言,還是……倭語?
他不知道是不是,但是最近和倭人打過交道,橫豎這個念頭就這麼冒出來了。
剛剛走過去的兩個人中,一個還是這個寺廟的和尚,另一個似乎是個信眾。
齊景灝蹙眉,依然是看著那棵樹發呆。
若是現在寺廟裡還出現倭人,那可就不是一般的遊學講經了,朝廷明令禁止倭人進入京城的,而且,這麼巧合,自己才被兩個倭人刺殺了,靜夜寺也同時出現了倭人?這些倭人和刺殺自己的倭人有沒有關系?
當然,如果剛剛那兩句對話用的真是倭語的話,若是某地方言……便也罷了。
齊景灝不是沒事幹嘛,誰叫他沒事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