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來,商議去,最後大家咬咬牙,下定決心:寧願餓死,也要讓孩子們讀書認字。
可是,讓風娘全天教學,很不現實。
以目前的能力計算:讓風娘每天大早,趁著孩子們還睡覺時,與大家一起出去撿垃圾食物。
等中午時,讓風娘一人先回來,順便餵養孩子們。餵飽後,風娘就利用下午時間,教導孩子們讀書認字。
而其他人中午不回來,節省趕路時間,可以多撿些垃圾。
這樣一來,雖然比以前少些食物,但大家勻一勻,勉強能保證:沒人會被餓死。
終於商議出一條可行辦法,大家都非常高興。
三個村落立約結成聯盟,共同籌建一個學堂,共同贍養一位老師。
風娘作為老師繼續留在孤星院,學堂也就設在孤星院裡。
牛大頭和孫三娘,分別回各自村落,聯絡願意加入學堂的家庭,把他們的孩子送到孤星院,吃住都在孤星院。
而大人們,還留在各自村落,依舊往日的工作,繼續上山撿取垃圾。
牛大頭和孫三娘,分別收集各自村落勻出來的食物,並送到交接點。
兩個交接點,一個在牛頭堡與孤星院的中間,一個在寡婦村與孤星院的中間。
並且與狗大事先約定好交接時間,若是今天牛大頭送,則明天是孫三娘送。
這樣交叉輪流著來送,不耽誤事,不會浪費額外時間。
一切細節都商定後,牛大頭和孫三娘離開孤星院,分別返回各自村落。
而孤星院的所有老頭,都興高采烈地忙乎起來。
這可是,附近第一所學校!
得選個黃道吉日,
得準備好場地,
得準備簡單的桌椅,
還有各種教學的一些基本工具。
場地好辦,院子裡邊空地空房多,選一個非常寬敞的大房間,都是半拉子石牆,在上面再架個草棚。
桌椅呢,也好辦。到處搬來各種各樣的石墩,石塊等等。七拼八湊地將就著,能用就好。
教學工具?
呃,好像也不需要啥。
枝條做筆,地板當書。
胸有溝壑,志存高遠。
看著準備妥當的教室,牢梓一陣感慨:這是石器時代的學堂嗎?
沒想到21世紀的我,竟然會跑到百萬年後,與原始土著一起學習文化知識?
。。。
一切準備妥當,黃道吉日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