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最南,齊國正中,燕國在北,且燕國齊國結怨已久,齊國暗中恨不得滅了燕國,而燕國對齊國也是恨之入骨,貌合神離。齊國雖處在楚國、燕國兩國中間,卻以大國強國自居。若我們直接沿三晉故地,直取燕國,一來楚軍疲遠地理不便,不會跨國參戰;二來齊國必定借勢要挾燕國。他們或許以為我秦國必會先攻下肘腋間的楚國,我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轟轟烈烈的去打燕國,待到齊國擁兵自重,我麼便立刻舍燕國而直取齊國臨淄,先滅了這個不仁不義的殘暴之國,到時燕國看明白了天下大勢,也絕不會幫這個血仇之國!齊國必滅無疑!如此我秦國可坐擁東陸方圓之地,楚國如在我腹中,燕國孤立一隅,勢必請降。不知王上以為如何?”姜明指點地圖,箇中關竅,一一道來。
秦駟聽得津津有味,從一開始的滿臉疑惑,聽到最後不禁拍案叫絕:“好!姜明你不愧我秦國戰神,用兵不拘常理,誰也猜不透你的詭道!此招雖險,我大秦卻冒得起。依我看來,最重要的一點不在齊國助不助燕國,而在燕國助不助齊國!”
“不錯,二十年前,齊國曾以援助太子平亂登基為藉口,出兵燕國,趁機攻下燕國國都薊城,殺燒搶掠奸女,蹂躪燕國八個月之久,罄竹難書,犯下了滔天罪行,我秦國與燕國無甚往來,而今燕國國內仇齊更勝畏懼強秦。姜明如此做,也是賭一賭燕人血性!賭他們絕不會相助齊國!”姜明狠狠的點著地圖上的“齊”字。
“好!寡人準了,將軍放手去做!我大秦百萬兵馬請將軍隨意調配!秦國自寡人始,一切臣民貴胄,戰時皆歸將軍調配,生殺予奪,都歸將軍。”秦駟俯身鄭重拱手。
“不可,還請君上坐鎮國內,調兵與我便好,至於王親貴胄,除了隨軍的秦華之外,姜明只要一人。”
“誰?”
“相國大人。”
“你又要讓他坑誰?”
姜明將手指緩緩指向地圖下方。
“你怎麼還要坑楚國?”
“出門在外,不放心楚王一日三變的性格,給秦國留個保障。”
“行吧,這次準備割多少地?”
“不,一個坑法不能用兩次。這回咱換地。以肥沃之大河兩側膏腴,換貧瘠乾旱的楚國西南山地。”
“你是說,跟上次割走的幾百裡地連著大河兩岸都給楚國,然後趁勢在西南山地埋伏重兵,待時機成熟,直取楚國郢都?”
“對,以膏腴換天險,月內完成駐兵,年內滅齊。來年收成之時,膏腴之地的稻穀牛羊,還是我秦國囊中之物,只不過讓楚國拿去美幾個月。”
“你都沒見過楚王,你怎麼就知道他會答應,他有那麼蠢嗎?”
“楚王不蠢,但是他貪。整個楚國都貪。”
短短一夜之間,姜明與秦駟已經將天下群雄數落了個遍。他倆得出一個結論:六國不在秦國手中滅掉,天理不容!
經過一個多月的修整與糧草準備,秦國總兵力如今已有一百二十餘萬。之前一舉滅三國,大小數十戰,不少人建功立業,如今秦人青壯爭相入伍,對秦國來說,徵兵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姜明帶著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東出函谷關,沿著三晉故地裝樣子氣勢洶洶的直插燕國而去。
這一戰看似勢在必得,卻也要提防隨時會發生的變故,俗話說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姜明所帶兵馬已是燕國齊國兩國兵力之和,仍不能掉以輕心,他心中時刻思索的,仍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滅掉齊國。
因此大軍未到,前軍特使已經帶著姜明的妙計抵達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