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正處於風口,不說國外,就連國內也是如此。
一大波資訊科技的革新,就在逐步的漸行漸升,就像是幾年後開始縱橫的高鐵,會將跟不上節奏的人,遠遠甩到看不見邊緣的腦後。
但此時,大多數人一葉障目,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站在這個時代之中,反而跳不出時代的圈子。
只有極少數者,如馬運、如劉強咚、如李彥洪一類的,有著卓越眼界之人,在時代的浪潮下翻滾,大浪淘沙。
這些人的事跡,若是翻出來,在普通人眼裡簡直就是小說傳記。
1997年,李彥洪離開了華爾街,前往矽谷著名搜尋引擎seek公司。
彼時,劉強東還在為一年後創辦京咚做準備,馬雲華國黃頁網站,帶著他的團隊去京城開發外經貿的網站。
到了2005年,各大網際網路企業相互廝殺,狀況慘烈,先行者倒下不少,後來者蜂擁而上,而諸如馬運一流的企業家,則是穩步向前發展,在不同的領域上搶佔份額,為以後的霸主級地位埋下伏筆。
行業不同,創造的收益也完全不一樣。
白曉笙頭頂著女明星的光環,在眾人看不見的陰影中,逐步的蠶食著整個網際網路社交市場。她的經歷若是寫成傳記,不比馬運這一類的人差太多,甚至還要更加刀光劍影一些。
紮克伯格還沒有誕生想法,臉譜就被白曉笙搶先創立了,花藤大王的q還沒迅速崛起,就在去年被pb聊天徹底擊垮了。
這就是市場競爭的殘酷性,再聰明的人,怎麼也比不上一個從未來回來,把你創意全部搶走的掠奪者吧?
至於選擇領域的不同,那麼得到的收益回報,也截然不同。
白曉笙最初的起始資金並不多,若是丟進傳統實業一類的,每年資産翻個百分之五十,都是極高的收益回報了。
那她的一兩億的本金,可能就算發展個好幾年,整個企業的淨利潤,一年能有都是幾千萬上億都是了不起,而且企業還會在高額的資産負債率下執行著。
若是遇到什麼其他因素,可能還要虧損本金,畢竟傳統實業可不是純靠技術,有時候還要看社會環境,看人脈看資源,甚至要看天氣環境,各個方面的因素都要有。
但是網際網路領域有所不同,技術是硬通貨,有技術的話,就算大環境不好,也可以勉強維持下去,至少市場份額不會掉。
而且資本的膨脹速度,不是普通實業能比的,雖然網際網路企業的市值泡沫大,但也就更容易造就頂級大富豪。
白曉笙能成為福布斯前五百,除了眼界和能力外,還有種運氣成分在裡面,若是做傳統領域的實業,她就算努力個十幾二十年,能混個十億美元身家,都是祖墳上冒青煙了。
至於什麼石油、能源、稀有礦産一類的,的確比網際網路領域還要暴利,但除非是她和徹底和政府綁在一起,否則她的手哪敢往這裡面伸?
盤子太大她要付出高昂代價,盤子太小她又看不上。
處在風口上方的白曉笙,自然不是剛剛摸到門檻邊緣,還沒具體成就的葉震所能比擬的。
就算是整個葉家資産全部加起來,也沒有白曉笙集團的三分之一。
所以身居高位養成的氣度,自然讓葉震下意識的感到震撼,這種威嚴感雖說起來是虛無飄綿,但是真的見到了,總是讓人覺得氣度非凡。
中年男人倒是渾然不覺,或者說他的姿態本來就放的很低,此時聽到白曉笙的意向,更多還是喜悅的情緒。
此時連跑帶走的去了不遠處的展臺邊,吩咐僅有的兩個員工將産品,從玻璃櫥裡拿出來。
而站在一旁的葉震,心中驚疑不定,不同於他那個老實巴交的父親,能在葉家和他爺爺唱反調,需要的可不僅僅只是勇氣,不然隨手斷掉人脈和經濟來源,他不就得跪下了,那還能支撐這麼久?
沒有兩三把刷子,就敢揹著家族的意志出來自己做,那是肯定不可能的。
“我這個小表妹,究竟在白天公司擔任什麼職位……三言兩語就能跟進專案,甚至連上級都不需要請示一下。”
葉震心中疑惑不已,但是表面上卻沒有繼續問下去,只是在旁邊默默地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