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看哈姆特,能從中看出一千個哈姆雷特,意為在不同人的眼中,同樣一部文學作品,都有著不同的理解。
音樂也同樣是如此,不同的歌手唱同一首歌曲,所帶來的演唱效果,完全不能放在一起類比。除卻每個人的音色、音域、風格等等完全不同外,有無受過專業訓練,有無演出經驗,都會影響到樂曲的演唱效果。
普通人唱卡拉ok或許不覺,有些人甚至唱的還不錯,但是真放在面對幾千人、幾萬人甚至幾百萬人的大舞臺上,不怯場就算好事了,想要唱出一種精神共鳴的效果,簡直是痴人說夢。
別看草根選秀節目受歡迎,但是真正能沖進決賽的,除了在社會上歷練過的流浪歌手,就是音樂學院的正規學生,再不濟也經過一定程度的學習,決計不是啥都不會,就跑出來唱歌的那種。
至於音樂上的天才鬼才,無師自通的那種人,自然也是有的。但不只是音樂,各個領域都不乏有天賦異稟的人,但數量所佔的比例,可謂是極少極少,有些人空有天賦沒去利用,也同樣是白搭。
就比如說明明有著音樂天賦的人,他就是要去做廚師,那還不是沒任何辦法。
而白曉笙不只是音樂有天賦,她在音樂上也很努力,雖然沒有經過音樂學院的科班學習,但好歹也請過不少老師,進行過專門的學習課程。
這麼些年過去了,她的音樂水平,可沒有半點落下,反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人都是會成長的,士別三日,都當刮目相看,何況別了四五年?
比起白曉笙剛出道的時期,現在唱功和水準,自然不可同日可語,連帶著這首經典歌曲《紅豆》,都比她當年的演唱水準高了許多。
若說當初的她,只是唱出了歌曲的精髓和靈魂,那麼今天她的演唱,她就唱出了自身的精髓,自身的靈魂。
少女粉面豔若桃李,舞姿翩翩如蝶影,一襲白裙輕揚曼妙,說不出的動人絕色,讓在場的數百位大眾評委,喃喃的說不出話來。
何曾見過這樣的舞蹈,聽過這樣的歌聲?
“有時候有時候,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
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歌聲輕緩,不疾不徐,猶如涓涓細流,猶如暖冬陽光,猶如空谷幽蘭,讓人震撼和徘徊,無法用語言形容。
墜珥時流盻,飛去逐驚鴻。
“可是我有時候,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
等到風景都看透,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
白曉笙現在戴著的是行動式話筒,小巧的別在耳朵上面,根本不影響她的舞姿,歌聲隨著她的紅唇輕啟,不斷的傳了出去,在整個節目會場來回滾動。
幾位專業評委還好,雖然眼神裡同樣有著震驚,但至少還能保持情緒。
男性評委的表情都有些扭曲,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著場中央宛若精靈的女孩:“她居然是白曉笙……之前唱《舞娘》的時候,還沒有這個效果,分明是有意藏拙了!”
從音,不論是《茉莉花》、《舞娘》還是《紅豆》,就算曲子和歌詞間有些差別,但是出自同一個歌手之口,演唱效果絕對不會有太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