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笙接過這一沓資料,都是a4紙列印的,大約有四五張,不算太厚。
她一頁一頁的翻著,看的很仔細,不是那種一目十行的過,而是逐字逐句的看,連一些細節問題都不放過。
越是往後看,她的眉頭就皺的越深,但很快就舒展開來,眸子裡開始閃爍著光澤,既危險又迷離。
盧建業站在旁邊,大氣也不敢出。
他上個月就回國了,一直在暗中調查老闆的吩咐,除了調查國內的政治環境外,老闆還要他查了一些個人資訊。
國內的大環境倒是好查,畢竟不用知道具體細節,有些內容連網路和電視新聞都有,但一些個人的隱私資訊,這查起來就像是在大海撈針般。
這還是藉助了白天公司的大資料下,才查到了一些蛛絲馬跡。——pb聊天在華國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百分之四十,也就是平均十個網民中,就有四個是pb使用者。部落格使用者數量要低一些,但比例也有百分之二十左右。
2005年的華國,網際網路普及率,是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大約有1.4億左右的網民,而pb聊天的同時線上人數,則是達到了五千萬人。這已經遠遠超越前世同期的藤汛,自然也超過了現在的藤汛。
除此之外,pb在歐美市場的佔有率,同樣是超過百分之四十的。
其中以美利堅的比例最高,在臉譜公司的推動下,pb在美利堅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只比臉譜的使用者低一些而已。
為什麼pb聊天,能在五年內創造這樣的奇跡呢?
一是本身就沒有合適的對手,白曉笙超前的眼光和頭腦,讓她在公司技術足夠的支援下,軟體的多功能性,完全可以吊打同時期的社交軟體。
二就是市場定位精準,而且周邊軟體聯動,一環套著一環,娛樂性和消遣性極強,深受年輕人喜愛。
三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她與主攻pc端的其他網際網路公司不一樣,她將目標重點放在了移動端上。——這是八九年後,那些網際網路公司才領悟到的真理,而白曉笙早在2001年,就開始往這方面下手了。
手機永遠比電腦方便攜帶和使用,這是時代發展的趨勢。
得移動端者,才可得天下。
現在大多數人使用的,還只是諾基亞的塞班作業系統,但上面的手機軟體,並沒有後世那麼繁多。
知名的手機軟體,完全數的清楚,其中最受人們喜歡的社交軟體,就是臉譜、pb還有部落格了,這就是白曉笙比同行們領先十年佈局的結果。
網際網路+,雲技術,大資料,ai人工智慧等等,這就是白曉笙創立第一家白天網路的時候,就一直在佈置的計劃,都是一環接著一環,直到技術出現瓶頸,她的目標都非常明確。
就比如白曉笙旗下的矽谷公司,能夠將新型的手機作業系統研發出來,替代市面上的舊手機,那更是新一輪的智慧革命了。
但現在並不是推出的好時機,接受新事物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貪多而嚼不爛,所以白曉笙也在等,就像是積蓄力量的烏雲,隨時可能帶來狂風暴雨。
而有了初步規模的大資料系統,白曉笙能夠瞭解、接觸到的資訊,遠遠超乎常人的想象。
不要想著那些大型企業,就不會對個人資訊下手了,他們只是承諾不洩露,沒說過不讓其公司老闆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