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克斯的部門辦公室很寬敞,是幾個房間連通起來的,大約能容納二十多個人左右,出身校都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名校,有年輕人也有年紀大的,也有不同國籍的人,都是在投資領域極為強悍的人,一個個水準和經驗都非常高。
這些人都是高盛的精英人士,在華爾街都是小有名氣的。
“但他們現在的確這麼做了。”
希克斯其他的手下一邊操控者電腦,也是個中年白人,正用公司的資金進行著股票的交易,他的手指一邊在鍵盤上飛速的跳動,一邊大聲說道:“而且買入的成交量還在提升當中……老闆,沒時間猶豫了,決定我們跟還是不跟。”
就在他們說話的時間裡,又有五千萬美元的買入進場,透過電子螢幕,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那些資料正在飛快的波動著。
“暫時不跟,他們的流動資金不夠,不可能吃下太多股份的。如果強行抽取更多的資金,b集團的整個資金鏈都會斷掉,對於他們而言,比丟掉臉譜管理權還要損失大。就算被踢出臉譜管理權,b集團在資金上也不會損失什麼,畢竟股份比例還在,但是盲目用大量資金買入,這樣的損失就大了。”
希克斯看著不斷往上跳動的股價,表情陰晴不定了起來,作為投資人,他從業至今的目的,就是將利益最大化。
利益的具體數量並不太重要,重要的獲取利益的比例,是本金的一倍,還是五倍,還是十倍?還是數十倍?
這才叫做利益最大化。
這樣的道理看似很淺顯,通俗易懂。
人人都清楚,人人都明白,但是真的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所需要的努力和付出,簡直不是言語能夠說完的。
而希克斯作為金融領域的專業人士,又在高盛集團爬到高層,其生平戰績就不用多做贅述了,業內的評價對他是極高的。
但是再高的評價,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也沒有任何用處。
在大多數時候,束縛人的思維和行動力的,往往都是曾經的經驗,套路化的模式成功太多次,就會使人的行動和思維固化,在不按常理出牌的事物面前,就會失去先手能力。
嗅覺很敏感沒錯,實力強勁也沒錯,但錯就在錯在對事物的誤判上面,就算是高盛的資訊情報,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確。
就算在大多數情況下,高盛的情報都是正確無誤的,但是有時候,也難免出些超乎尋常的意外。
比如b集團的流動資金,資料分析上是隻有七億美元左右,最多不會超過十億元。——若是白曉笙知道高盛的統計,肯定會驚呼厲害,畢竟這的確和她集團下的資金量差不多。
這的確沒錯。
但高盛、拜蒙這些公司,還是低估了白曉笙的手段,她並沒有一直處於失憶狀態,而是在幕後默默地操控,這是最重要的一點,而且瞞過了所有競爭對手。
畢竟除非日日夜夜都和白曉笙生活在一起,而且還要對其本人有一定的瞭解,不然就算是專門的商業間諜,也不可能憑借直覺來判斷,對方有沒有處於失憶狀態吧?
這肯定是做不到的。
所以從一開始,資訊情報就有些出入,還有就是低估了b集團的渠道以及手段了。就算高盛密切監控b集團的資金動向,但也沒料到其資金並不是來源於歐美市場,而是來自華國。
希克斯的辦公室內,所有的員工都壓低了呼吸聲,操盤手們繼續將臉譜的股價壓下去。
股價迅速泛紅,由漲幅重新變成跌幅。
希克斯看著電子螢幕,冷冷笑著:“b集團的資金就那麼多,一買股就要面臨虧損,他們能耗得起?”
但即使這樣,大額買單的資料跳動一直沒有停過。
一筆成交單就是數百萬上千萬美金,然後一買進就是繼續下跌,也就是每一千萬美金的買入,可能就要在數分鐘內,虧損數十萬上百萬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