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臉譜在多數人眼裡看來,還是風頭正盛,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的網際網路黑馬。
但是在很多業內人士眼中,特別是嗅覺靈敏的華爾街鬣狗,透過不同的情報渠道,已經開始聞風而動了。
高盛正式動手前,已經透過私底下已有的渠道,向各類投行、私募基金、機構散佈了不少誤導性的資訊,目的是進一步做空臉譜的股票。
若想對一家大型上市公司下手,將水攪得越渾濁,得到的收益才可能最大化。雖然以華爾街那些機構的智商,不一定會跟風下場,但只要資訊散佈到位了,以二級市場的基本特性,也能給高盛帶來不小的先手。
而正式針對臉譜的狙擊,是在白曉笙參加半決賽前兩個小時發生的。
她在臉譜經過幾次的股權變更和稀釋後,持有的比例只佔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當然,這個比例依然讓白曉笙保持絕對的優勢,讓她在臉譜的所有股東中,保持著董事長的位置。
畢竟對於這家上市公司來說,能進董事會的大股東約有二十個左右,除了原本的最初合夥人外,還有著外來的投資方。
在臉譜上市前,白曉笙為了引流更多的外部融資,並沒有采取科技公司慣用的ab股模式,就是指將股票分為a、b兩個系列,其中對外部投資者發行的普通股有一票投票權,而實際管理層持有的b系列股,則每股有十票投票權。
這種模式可以確保不論股權如何更疊變化,創始人都能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不過這非常不利於外部投資者的進場,算是有利有弊的方式,而臉譜並沒有使用這套模式。
而是依靠股份數量和股東投票,來決定公司最高的管理者。
趁著b集團動用大量的流動資金,吞噬並購著摩納明公司,高盛和拜蒙下手的方式也同樣如出一轍。
同樣以股票狙擊的方式,增加手中的股份比例,加大在臉譜董事會話語權,藉由掌控董事會過半數席位的投票權,間接控制白天臉譜的經營權,也可以說是惡意並購。
這是最簡單粗暴的辦法,但是操作的風險性也同樣極大,不確定因素非常多,但是對於高盛這種華爾街巨頭來說,每一筆交易的成交,都有著大量的團隊人員在背後運作。
b集團在吃摩納明公司的時候,旗下的臉譜也依然被其他對手咬了上來。
在美股指數高開的時候,作為個股的白天臉譜,股價卻開始小幅度下跌起來,這本來不算什麼,屬於市場的正常波動,無法引起普通投資者注意。
但是在二十分鐘後,流通股價以驚人之勢呈跳崖式下跌。短短兩分鐘內,從每股二十三美金,下降到二十美金。
這讓很多散戶坐不住了。
一家每月淨利潤以倍數增長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二十分中內跌破百分之十絕對不正常,要麼公司運營出現了問題,要麼是公司內部財務出現了問題,要麼可能是惡性狙擊。
在美利堅的股票市場上,這種狙擊並不算太少見,每段時間都時有發生,但是一家市值七八十億美金的新興公司,如此迅速的暴跌也是非常少有的現象。
而且這種下跌趨勢並沒有停止,臉譜的流通股中大規模的拋售股票,可以看到不少臉譜股東在減持,每分鐘的成交額高達十億美金,換手率瞬間達到峰值。
當一個小時後,白天臉譜的股價跌破百分十三,缺乏資訊情報的普通散戶,同樣開始拋售掉股票。
這樣一來就直接引起了連鎖反應,白天臉譜的股價,進行了恐慌性的下跌趨勢。
美股市場不像華國的股票市場,t+0的機制讓股票更加依賴市場的調節,也更容易讓大額資本做到引導作用。
兩個小時內,臉譜的股價觸發了兩次熔斷,總市值蒸發超過二十億美金,但是熔斷結束後又繼續下跌。
而白曉笙上臺參加選秀比賽的時候,臉譜的股價從每股23美金,跌到了每股價格16.85美金,跌幅近乎百分之三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