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算是這樣青春的年齡,其名氣已經比大多的藝人都要大,實力都要強了。
而正常年輕的花旦明星,即使有著各種各樣的優秀作品,以及各種資源的傾斜,都差不多是二十多歲左右才有機會達到這個層次的。
成為一線歌手意味是大眾都能耳熟能詳的層次,雖然還沒達到小孩和老年人都會知道的地步,但是也代表著很多年輕人,對這位歌手是絕對有著一定了解的。
白曉笙的專輯銷量到了2001年的二月,已經算是達到了一線歌手的最低標準,而她的急劇提升的名氣,也差不多已經有種紅遍大江南北的味道了。
她的粉絲數量在短短幾天內翻了一倍多,這數百萬的粉絲數,所代表的可不是一個開玩笑的數目。
大量的娛樂媒體,開始報道白曉笙在京城電視節目上的亮眼表現,甚至不少業內人士開始拿京劇腔的唱法做文章,甚至還有些人,專門從文化、歌手、社會背景、唱功等各方面來剖析《京城一夜》的誕生。
在一些媒體雜志上,已經以諸如《古典少女的流行之路》、《音樂界的一顆流星》、《花的骨頭是黑色的》等等各種文藝氣息滿滿的標題霸佔了。
裡面不止是在分析點評著少女過往的音樂,更是大肆的拿少女歌手的負面新聞做文章。
不少人都認為,白曉笙就是因為私生活與世俗的傳統價值觀不同,所以才造就了這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妙作品。
有種即使放浪形骸之外,但也靈魂高潔無暇的感覺。
在音樂界的很多人眼裡,白曉笙不再只是一位叛逆的天才少女,更是當之無愧的專業級歌手。
對她的評價也從一些笑料般的黑料貶低,到現在的中性意味甚至褒義的言論。
這一切,都是因為對其實力的認可,對其作品的認可,對其專輯銷量,以及對其名氣的認可。
就算主觀上,這些人再不喜歡少女的生活作風,但也無法否認她的音樂價值,是獨一無二開創性的。
臨近華國春節的宜風公司,今天卻是一如既往的忙碌熱鬧。不過此時這些人來人往的身影,卻是因為白曉笙最近的火熱,而開始增加了手頭的工作。
光是藉此加大宣傳的企劃,就讓一些人忙的有些手忙腳亂。
李月今天依然穿著得體優雅的服裝,作為總裁助理她在公司裡一直掌握著不少的權利,雖然背後也有很多人議論她是老闆的姘頭。
“月姐好。”
“月姐好。”
看到李月往這邊走,路過的一些員工都是非常恭敬的點頭打著招呼。
“你們好。”
李月一邊微笑的對這些員工回應著,一邊風風火火的走進了總裁辦公室。
這幾天白曉笙的表現著實讓她心花怒放,畢竟白曉笙曾經也是經由她手捧紅的,而現在的情況看來,宜風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估計又要提高一個臺階了。
不過……先前老闆突然的一通電話,讓她有種不太好的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