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除了那幾首情歌外,包括開頭的那首獻粉絲的歌,以及後面的古風歌曲,都不是專輯裡面的歌曲。
這讓很多粉絲在震撼之餘,也感到一種略帶恐懼的崇拜感。
這麼多原創歌曲也就算了,居然還是完全沒有聽過的風格音樂!
不少粉絲特意回家翻了資料,還去網路上查了很久,發現在華國現代音樂界,根本沒有這種型別的歌曲!
這也就是在告訴他們,這種東西方相結合的古風歌曲,是這麼多年來頭一次出行的風格。
一些音樂愛好者和不少粉絲,對這個情況的結果簡直是懵掉了。
白曉笙不但是原創型的天才歌手,居然還是能自創一種風格的大師級藝術家!
藝術家!
徹頭徹尾的藝術家!
雖然這個名號並沒有得到大眾認可,但是在這些粉絲的心中,白曉笙已經和藝術家劃上等號了。
會寫詩,會古典樂,會流行樂,還開創流派,這不是藝術家是什麼!?
這場演唱會下來,不少觀眾甚至直接路人轉粉。
至於那些天的新聞,那算什麼!在這樣的天籟之音中,完全不堪一擊。
很多粉絲直接把那些八卦當成謠言了,不少人還覺得自己懷疑過白曉笙,而感到了一絲愧疚感。
但是這場演唱會他們的偶像卻並沒有讓他們失望,這樣美好的古典歌聲,絕對不是什麼不良少女所能唱出來的。
不出意外的,在演唱會結束的幾天裡,廣南市的音樂界又鬧得沸沸揚揚,白曉笙又再度成了娛樂圈話題的寵兒。
“放蕩少女自成一派?疑是盜用他人成果。”
“天才少女的古典與流行之路。”
這是一些媒體報紙的新聞。
“古典音樂界的天才——她的隕落和崛起。”
“在古典音樂界消失數年後,又重新回到公眾視野的美少女。”
“當年的古典天才,今日的情歌小天後。”
這是對白曉笙過去歷史的報道,不少媒體這才發覺白曉笙並不是單純的音樂新人,而是在數年前還是小女孩的時候,就在省內獲得過古琴比賽的優勝者。
那時候報紙還在一段時期內,刊登過這個音樂小神童的報道。在很多人眼裡,那可是真正的神童,和那些十來歲考上大學的神童沒有什麼區別。
當時國內還有大媒體獨家報道過,不過後來對方沉寂了好些年,到了現在卻又重新在流行音樂界裡冒頭了。
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奇妙的事情。
不少媒體自然抓住這一點,開始著重報道這些轉變後的故事。
有些八卦都是添油加醋的,描寫的就彷彿這些記者親眼見過一般。反正編故事又不犯法,打點擦邊球對這些人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不論怎麼說,從少女口中唱出來的古風流行樂,的確打破了音樂從業者的認知。
不少業界人士認為歌詞作曲方面不是一個中學生能寫出來的,也有些認為這些歌詞蘊含的意義不像是小女孩的口吻,甚至對白曉笙作為廣容人為什麼不唱粵語歌提出了疑問,反正各方面的各種質疑都有著不少。
但是在這紛亂的音樂圈裡,白曉笙發行了她的第二張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