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是感謝大家這三年來的同窗之誼,這是獻給她的歌曲,也是獻給大家的歌曲。”
白曉笙隨後又繼續說道。
話語剛落,她紅嫩的嘴唇就開合起來,而那種帶著淡淡傷感的歌聲,則是開始從唇齒間迸發出去,在整個房間中回蕩起來。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她們都老了吧?她們在哪裡呀?
幸運的是我曾陪她們開放
啦……想她
啦……她還在開嗎
啦……去呀
她們已經被風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
這是樸樹的一曲《那些花兒》,在上一世的華國中算是非常大眾化的一首歌曲。但在這一世的時空裡,卻並沒有出現。
此時這首歌曲被白曉笙清唱出來,雖然沒有什麼樂器的伴奏,也沒有話筒的擴音,但就是這樣輕輕柔柔不含雜質的聲音,卻是立馬讓在場的這些女生,都是瞬間陷入了音樂所製造的漩渦之中。
音樂是最能刺激人類情緒的事物之一,它同樣可以給人類帶來如同現實事件一般的,經歷喜怒哀樂的種種情緒。
這是一種由音樂進入人耳後,引起的腦成像。
有研究表明,音樂情緒調節了幾乎所有的大腦邊緣,及旁邊緣結構的活動。除了自主神經負責自主神經系統喚醒的下丘腦、腦島和前扣帶回皮層、形成記憶的海馬區,以及涉及複雜認知活動的前額葉皮層,甚至連多巴胺在內的多種神經遞質,也參與和推動這種音樂情緒的誕生和加工。
而白曉笙的歌曲,所謂的魔力就是能透過這極具震撼力穿透力的歌聲,來讓人們隨著歌聲而産生共鳴,從而引發其自身對音樂認知的喚醒和情緒感。
一部優秀的藝術作品,本來就可以輕易勾動起人們的神經,即使是一部悲劇電影都可以透過視覺影響大腦的感知,讓人看的哭泣連連。
而白曉笙這種將情感蘊含在歌聲中的方式,更是能讓和她有著同樣遭遇的人,受到一種難以估量的共鳴之感。
在所有人的眼中,此時唱歌的白曉笙,就如同在夜晚下幽靜開放的美麗花朵,漸漸被吹散到天涯海角。
顧盼回眸之間,是那麼的高不可攀,且異常的難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