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歌,在現在的華國真的有這麼受歡迎麼?”
雖然聽到了很多遍,也在雜志上看到了很多遍,知道這個時空的華國大眾,在這個年代特別喜歡情歌音樂。
但是也沒想到,在這麼多人面前演唱,所産生的效果居然這麼大。
果然審美觀這種事情,簡直難以用語言來描述,比如她之前在街頭唱的《春天裡》,明明那時候唱出來的狀態,不比現在唱情歌時候差太多,但是受到的好評差距也實在是雲泥之別了。
那個華國式搖滾在街頭上唱,吸引到的年輕人不過寥寥一兩個,甚至還有人罵她唱歌難聽。而用感傷情歌在這舞臺上來唱,居然能獲得兩萬多人的一致認可。
這種因為時空不同而引起的審美觀差異,也實在差別太大了吧?
審美觀和喜好的選擇就是這樣,甚至只要對了大眾的胃口,就算再普通的作品都能受到歡迎。
這就算放在原本時空裡的世界,也是如此的,潮流風向和時代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在藝術上的欣賞水平和取向觀。
這個華國的音樂愛好者,似乎沒有不喜歡情歌的。而白曉笙這首《好久不見》作為感傷情歌,帶著一股充滿感情的魔力,直接就讓歌聲征服了他們的耳朵以及情感。
而且白曉笙這種型別的情歌,在現在的華國還沒有出現過,大多都是沒有實質內容,單純的歌唱情情愛愛什麼的。
但是白曉笙唱的這首歌,卻是在淡淡的敘述一件故事,一件令人心疼,但又無可奈何的感情故事。
這種情傷故事,正透過白曉笙的紅唇,不疾不徐的呢喃低語著,傳進所有人的心中去了。
“白曉笙!安可!”
“白曉笙!安可!”
“白曉笙!安可!”
“白曉笙!安可!”
也不知道誰開了一個頭,反正到後來居然所有人都跟著叫了起來,兩萬餘人在廣場上喊著安可,是什麼樣的狀況和概念!?
連不少還沒登場的藝人,在後臺也是大吃一驚,完全沒想到這麼一個正式出道的小姑娘,能産生這麼大的效果。
“曉笙的發揮一次比一次好,在今晚應該算是超水平發揮了……”
李月站在後臺處,遠遠的望著這個萬眾矚目的倩影,用力的捂住了嘴巴,此時她眼角居然滲出了幾絲淚花。反正總是聽著對方的歌曲,也不知道聽過多少次了,居然還是會被如此輕易的感動。
主要是大舞臺效果太不一樣了,而在這樣的現場,有著專門的樂師團隊,配合著白曉笙那巔峰狀態的歌聲,只要是任何一位喜好音樂的人,都無法逃離她的魔音。
對,在李月看來,風格打扮的如同小魔女的白曉笙,她那魅惑眾生般的歌喉,就是魔音一般。
魔女的聲音。
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她感覺對方此時的氣質,正在不斷地升華著,彷彿突破了一個臨界點,重新蛻變為蝶。
閃爍的燈光下,無數的吶喊聲,彷彿這個音樂世界,在此刻正式為白曉笙開啟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