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族裡跟村裡,我給村裡捐助一個學堂吧,請一名老秀才來教學,村裡的孩子都可以免費上學,我相信,不用咱們說什麼,他們只要讓孩子來唸書,自然會念咱們家的好。”
“學堂?還免費的,那要花多少錢?”虞氏吃了一驚。
上承福想了一下開口,“閨女,你的心意是好,但是免費還是不妥,咱村生活條件並不差,一般人家都有四五畝地,刨去糧稅,還有自家吃的口糧,一年下來還能有一千二到一千五百斤的糧食收入。
一年種地的收入最起碼有六錢到七錢銀子,加上外出打打零工來支付日常開銷,年底賣頭豬,還有的人家養的雞來賣雞蛋啥的,這些加起來,一年最起碼能有一兩銀子的收入。
要是趕上豐收年,那掙得就更多了,哪家沒有個幾兩銀子傍身,你可以少收點束脩,但是我還是建議要收錢。”
聽老爹這麼一算,上二丫才知道原來村裡的生活並不差,她以為是那種勉強溫飽的條件呢,畢竟連他家都在吃雜糧,精細的面和米很難吃上一回。
“爹,既然生活這麼好,為什麼村裡人還捨不得買肉,買米,還有咱家能不能以後吃純白麵的餅和饅頭。”
虞氏替丈夫解釋,“二丫,這話就不對了,有錢就亂花嗎?現在娶個媳婦連彩禮帶酒席最少要六兩銀子,成親後家裡添丁要養孩子,一下至少多了兩個吃飯的,要不要錢?
哪家生一個孩子,要是有三四個孩子,從他們開始吃飯到大了可以幹活了,中間要經過很多年,這段時間要不要吃飯、穿衣?生病了要不要看病?
家裡的勞動力還是和以前一樣,賺的也一樣,但是花銷多了一到兩倍,如果不攢錢,拿什麼養活一大家子人?
等孩子長大了又該成親了,這禮錢從小就要開始攢,碰到男孩子多的人家還要買地蓋房,住不下了,這裡外裡都是錢啊。
你看咱們村子,有兩個男孩子的算多的了,但凡有三個男娃的,一般都會有一個娃入贅,除非條件特別好的。
在極端一點,萬一遇到了天災或者人禍,那沒錢沒糧就只有等死的份了,所以現在家家最少都有五百斤糧食放地窖裡,咱家有一千斤儲備糧來以防萬一,每年收了新的,把舊糧食就賣了。”
虞氏的連環問,將上二丫徹底給問蒙了,她用食指撓了撓臉蛋,無話可說啊。
虞氏的話還沒說完,“再說說咱們家,要不是你有個好的工作,每月的工錢多,咱們家會天天吃肉,會天天白麵米飯,你們還嫌我摻的雜糧多,我告訴你二丫,咱們家是目前上嶺村吃的最好的了。
誰家不是一把細米,兩把稻殼,粟米,高粱的摻進去,煮的時候往裡面放把菜葉子,再放點鹽,就當菜了,又能省油。
很少會有人像咱們家道道菜都用油炒,還往裡面放上肉,更不用說雞蛋了,這都是用來賣錢的,咱們家天天吃,不代表它不值錢。”
虞氏的話說完,全家集體沉默了,連嚷嚷著要吃肉的上飛彤都低下了頭開始反思自己。
“娘,咱家要是頓頓吃細糧吃肉,每個季度五套新衣服,再請十個下人,那一年要花多少錢。”上二丫覺得還是換算成錢更直觀一點,被母親這麼一說,覺得她這麼敗家就是一種罪過了。
虞氏算了一下,最少要一百五十兩銀子。
上二丫扶額,“娘,咱家跟別家不一樣,還是敞開了花吧,我一年給您五百兩,您每個月再給爹,嫂子,三丫發點月錢,吃的上面還是不要節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