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去不去渡橋!”
從車站出來,言月到處問司機願不願去千曉家那邊。
關於渡橋是個什麼樣的地方,言月不是太清楚,但從這些司機的言語中言月也大概知道了,那裡是個比較尷尬的地方。
“渡橋?太遠了,不去!”
“白天還好說,晚上就算了吧!”
“加錢?加錢也不去!太遠了!路況也不太好,路上行車不安全!”
沒有找到一個願意大晚上去渡橋的計程車司機,無奈之下,言月只能將希望寄託在順風車上,然後結果讓她感覺有點心涼,因為壓根沒有往渡橋去的順風車。
“渡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啊?”
對於這樣交通不便的現狀,言月有些絕望,從小生活在大城市的她真是第一次來到這種連基礎交通都沒有鋪設到位的地方,怎麼說?
其實,國內像渡橋這一類的地方還真是不好,即便是那些gdp在各省市中排名相當靠前的地區也會有窮鄉僻壤,這倒不是地方政府不作為,單純是那些窮鄉僻壤壓根就沒人了。
青壯勞力為了生計,基本上都外出務工,然後絕大多數選擇在務工地落戶,順便也把家鄉留守的老人接到身邊贍養,還留在窮鄉僻壤的多數是那些還沒打拼出成績的年輕人的家屬——老爹老孃。
國家有扶貧開發專案,要想富先修路,但對於那些留守的老人,這專案是不適用的,總不能為了一戶兩戶人家就投入千百萬修一條大路修到他們家門口吧!
你別說,還真有些地方這樣幹過,原本只有一兩戶家庭住在山上,採用搬遷扶貧的政策應該更合適,把貧困人口從條件不便的地區遷移出來,為他們提供住所和致富的工作就好了,可那些傢伙愣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扶貧方針,一條大馬路直接修到山上去,最後那些貧困戶有沒有成功緻富不好說,但那些地方領導都進去了……
這還不簡單嗎?
領導也不是蠢貨,搬遷扶貧和修路扶貧的不同他們怎麼可能不清楚,可他們偏偏還是挑了不正確的做了,理由是什麼,當然是利益!
搬遷扶貧的撥款是多少,撐死不過百來萬吧,而修路呢,沒個千萬、億的,能完?
這裡面又有多少貓膩,恐怕連當事人都說不清楚。
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少地方扶貧修路的路質量豆腐渣,用力一腳踩下去,都能看見坑了,別說是一年的使用壽命,怕是半年都撐不住!
在中央的反腐倡廉下,不少典型事例被拎出來掛著,一批大被雙規雙開的幹部去到了“頤養天年”的“好地方”,那些有想法的頭頭們再傻也不敢頂風作案,這種現象自然被遏制,同時,一些地方的豆腐渣路也不用修了,反正也沒什麼人,沒路也鬧不出亂子,在這個比較緊張的時期,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找了很久,言月終於找到了一個願意去渡橋的司機。
“小姑娘,你去渡橋幹啥?”
被從窗戶探出頭來的司機如此問著,言月莫名感覺有些不安,她之前看到過不少夜裡用網約車的年輕女生被一些司機“下毒手”的新聞……
雖說計程車和網約車不是一個東西,但性質上還是相同的,言月有點慌,只是,如果不坐這個司機的車,她又怎麼去千曉家呢?
“我回家!”
編出這樣的藉口,言月心裡已經決定搭著輛車,大不了自己小心點就是了,看見情況不對,馬上報警,計程車司機座位和後排座位是分隔開的,司機也沒辦法第一時間阻止她打報警電話,並且把他的車牌號之類的東西報給警察知道。
只要她應對妥當,司機也不會傻到拿她怎麼樣,畢竟在有明確的指向線索的情況下,這種刑事案件的偵破率基本維持在95以上。
“哦!你上來吧!反正我也拉不到人了,送你一程也行!”
“渡橋那個鬼地方連個公交車也沒有,最近也是坐三路車在平口下車,然後步行超過半個小時。”
“這黑燈瞎火的,你一個女孩子真是不安全!”
司機斷斷續續地說,並示意言月快上車。
“看你這樣子,你是在外地讀大學吧,怎麼這個時間回來了,還沒放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