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楚匈聯合,天下洶洶,有人思動,有人觀望,有人惶惶,如今塵埃落定,老臣敢請大王進皇帝位,以正視聽,明詔天下,安撫人心。”
范增上前牽住韓經座騎馬頭,大禮拜於道左。
陳平幾乎是在同時下拜,“處其實,而無其名,大王不正大位則無以宣示大漢赫赫之威!”
身後將士隨之拜倒,齊聲勸進。
這場勸進皇帝位的大戲肯定是范增、陳平等人早就在預謀準備,要不然眾人的反應不會如此一致,除了韓經有一絲錯愕,餘者都是慷慨激昂。
勸進也是論資排輩的,范增是諸臣首席,勸進首功自然落在了他的身上,陳平緊隨其後,也足以證明他在漢室所受到的信重。
“這是漢城以及邯鄲諸位臣工送來的勸進表,大王順天應人,文成武德,當成帝業,為漢天子!”
說話間,陳平膝行上前,遞上了準備好的一捧奏章。
韓經打眼掃過,上面第一封就是臣漢司寇韓非泣首敬拜...
果然是群臣早有定計,勸進表想必是一早就準備好了,只等此時拿出。
“一應規制以及封賞,由韓非、范增、陳平三人總領,禮儀方面交由張蒼,定下日子以成大典!”
韓經沒有搞三辭不受的那一套,中原盡為漢疆,更進一步明正言順。
“別忘了趙佗還有贏扶蘇,如果有可能,大可請他們前來觀禮。”
觀禮是假,議定巴蜀、南疆之事為真,而且聽韓經的意思,南面趙佗也在他的意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扶蘇、趙佗實則為一為二,二為一之事,二者既有聯絡,又不盡相同。”
陳平湊上前,“二者同出於秦,如果巴蜀肯如約降服,順應大勢,以扶蘇的名義往召趙佗,可事半而功倍。”
“可我們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如果扶蘇挾巴蜀頑抗,對舊秦有執念妄想,二者的處置問題上,還不能等而視之。”
“巴蜀設郡立法經年,基礎人心已固,一旦扶蘇不識天命,我軍自然是要伐取漢中平原,將巴蜀糧倉納入治下,可南疆趙佗不同,秦國遣其開拓不過十年光景,篳路藍縷,根基未牢,當地土人佔據南疆的大多數,我軍勞師遠征攻下來也不能有效的治理此地。”
“況且彼處林深且密,又多瘴癘,秦國在此損耗之巨我們看在眼裡,大王切不可重蹈覆轍,當懷柔以制!”
說完,陳平抬頭察看韓經的反應,深恐漢王一意孤行,效始皇帝故智,將大漢拖入南面的泥潭。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寡人省得,趙佗此人,有割據之實,卻又對中原報有嚮往孺慕之心,是大漢可能爭取的物件。”
“接觸一事,就由陳卿自專,其中方寸尺度君自斟酌。”
就在這馳道之間,漢帝國的幾位要人將下一階段的國務國策給定了下來,而登基祭天的大典也緊鑼密鼓的籌備開來。
對於外界,就是內外文武群臣及耆老軍民,合詞勸進,至於再三,辭拒弗獲,謹於今時祗告天地,即皇帝位,天子建德,與民更始...
喜歡秦時之公子無雙請大家收藏:()秦時之公子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