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漢軍不肯正面對陣而戰!”
章邯耳聽下書士兵的轉達,兀自不信,連忙開啟了回信。
信中滿滿都是客套奉承話,只是稱呼有問題,沒有稱章邯為將軍,而是稱什麼侯爺。
“我說三日後決戰,漢軍非要推到七日後,這是效法一鼓作氣的典故,有意疲弊我們。”
章邯可不傻,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事情可是聽說過的。
“漢軍盡行些鬼蜮小道,這說明他們心虛膽顫,不敢正對我大秦銳士!”
“七日便七日,章邯等得起!”
這番話是故意大聲說給帳內各將領們聽的,將漢軍的軍事佈署說成旁門小道,戰略上蔑視敵人,有助於士氣回覆。
只是漢軍的歪門邪道似乎遠不止這些,整戈待戰的這七天,不斷有流言蜚語傳過來。
章邯只是嚴令不得私下討論,封鎖了整個軍營,不與外界溝通,同時出動影秘衛,積極索拿流言發起之處。
直到咸陽有旨意至,並且使節直接要求難看漢軍偽王的回信,章邯才知道事情大條了。
昔趙將廉頗與白起爭鋒與長平,邯鄲城內流言四起,加上趙國乏糧疲睏,趙王有意速戰,撤廉頗換上趙括,因此喪失了與秦爭鋒的實力。
天下列國,都有過大將在外,間生於都內的故事,看來漢軍拖延時間是為了在咸陽大造謠言,從根本上打擊鉅鹿前線的秦軍。
影秘衛沒少在軍營周邊抓到散佈謠言的諜子,想來在咸陽城,這樣的人佈置得更多。
“只是約戰與應戰的往來書信罷了,不知使者所為何事?”
章邯身為一軍主將,自然不會隨隨便便讓人搜察檢索,不提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戰前自然要維護主將的威儀。
“恐怕沒那麼簡單吧?”
使者身後一人負劍而出,三縷細須,令人印象深刻。
章邯眉頭皺起,他的身上有著令人討厭的氣息。
“哦,這是中車府令趙大人派出的使者,我受李丞相所託,與其一正一副,共同赴軍前勞軍。”
正使是李斯的人,沒能事先與章邯通氣想來也是因為副使在側,無法便宜行事。
使者以勞軍為名,卻是要清查軍事主官的不法事,章邯心內只覺得好笑。
但此事帶來的影響勢必極壞,軍心動搖不說,各級將領們難免會起別樣心思。
“敢問副使名諱?”
“賤名不足掛齒,魯勾踐正是本人。”
章邯恍然,怪不得一開始就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影秘衛的卷宗中有此人名諱,只是比起卷宗中的形象,他此時要顯得蒼老許多。
蓋聶被稱為劍聖,荊軻為劍俠,這魯勾踐卻是被稱作劍魔。
三人都是天下少有的用劍高手,曾相約於泰山之巔鬥劍,三天三夜,傳說魯勾踐負於蓋聶但是略勝當時的荊軻,由此可見,此人劍術的造詣。
“人稱劍魔的三手劍魯勾踐,沒想到也是趙大人門下,久仰!”
既是羅網中人,章邯隨了個江湖禮節。
言下之意,影秘衛對你的來歷知之甚詳,勿要逼迫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