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說說,秦國在六國故地設郡縣,置法吏,層層相控,統治直達鄉間閭里,十多年都這麼過來了,我大漢因循舊例有何不可?”
六國以前是王權不出都,官員之權不下鄉,鄉間秩序為各種大豪把持,動員效率極低,這也是六國聯合仍舊被大秦摁住了猛錘的主要原因。
在韓經看來,六國非亡于軍爭,實亡於制度。
“而且,為了吸引流民返鄉,我意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納過一次糧後,百姓就會自發得擁護大漢。”
“民心在我!”
陳平恭聲,“賦稅幾何?”
“各郡都是十一?”
戰爭打響,消耗的物資如山如海,陳平這麼問也是事出有因。
但凡消耗戰,破壞得必定是民生經濟。
不僅是陳平,場上所有人才以為韓經接下來會加賦,畢竟秦國做在前面,所徵已經遠不止五一之數。
“十五稅一如何?”
話剛出口,范增急忙道,“大王不可!”
其他人也是一臉的焦急,看意思與范增一樣,都覺得太過於優厚。
“十稅一已經足夠百姓生活衣食不缺,如果再下調的話,臣擔心供給前線大軍會有困難。”
韓經卻是呵呵直樂,“諸位就說,這樣的賦稅,百姓會不會擁戴我?”
“這個自然,不過...”
陳平欲言又止,大王總不能為了搏取美名枉顧國帑之費罷。
“天下諸侯徵發徭役莫不是自備吃食,唯有大漢不僅日供兩餐,還予以工錢補償,大王宅心仁厚,一至於斯。”
“而且,也只有我漢軍馬匹兵器全部由軍事府統一撥付,這也是一筆巨大的消耗,如果賦稅過低,臣恐難以持久,事態最終不免崩壞。”
他們的擔憂不無道理,十稅一降為十五稅一簡單,百姓歡呼雀躍,一旦戰事焦灼,改弦更張,重新釐定賦稅,引發的動盪勢必不小。
“諸位以為漢秦之爭會形成拉鋸消耗?”
見眾人都有疑惑之色,韓經輕輕搖頭,“秦之興起,歷經六世,非一日而就,但是它的衰亡,可能真的就是驟然之間。”
“嬴政一死,秦國這駕馬車換了馭手,它將駛向何方,秦國君臣都未必知曉。”
“秦法已經開始變了味道,除了加劇盤剝百姓外,已經為天下人所惡。”
“失去了根基的秦國,會是如日方升之大漢的敵手嗎?”
答案顯然是不能,韓非、范增等人有點被韓經說服,畢竟眾始至終,漢王的判斷從無疏漏。
獨一無二的戰略眼光促使了漢王的發跡。
“王上,臣有一言。”
陳平打斷了場上的遐思,“秦國崩壞之象已現,果如大王所說,覆亡在即,可這之後呢?”
“難道我大漢就沒有敵人了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還真是這樣。
無論是陳勝的張楚還是即將舉事的項氏一族,加上六國遺老遺少,秦亡之後分割果實還會有一番龍爭虎鬥。
誰讓韓經從始至終就跟他們不是一路人呢,漢國要的是統一,項氏等六國遺貴要的分封,陳勝等義軍求得是富貴。
敗秦之後,收拾各路反王煙塵也需果斷迅速,早日恢復民力,為開拓遠方蓄積力量,此時的韓經是這樣想的。
“十稅一,不過各級官吏也要宣講到位,就說寡人金口玉言,承諾天下大定之後十五稅一,大定十年後二十稅一。”
韓經摺衷了一下,如此方針,漢城也好,中原也罷,百姓無不思定,而他們屬意的勝利都除了大漢還有誰!
“吾王真乃堯舜所不及也。”
論厚著臉皮拍馬,陳平也是獨一份,當然,漢王表示十分受用。
喜歡秦時之公子無雙請大家收藏:()秦時之公子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