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郡郡治即墨,此處交結三晉遼東,海上遠通箕子半島,南連荊楚吳越,稱得上是一等一的交通樞紐。
憑藉此等優勢,膠東郡在整個富裕的齊地,都是排在前列的大郡,商旅往來貿易如織,百姓安居樂業。
不獨膠東是這樣,當時整個齊國都是如此。
大興商旅,裁汰軍備,阿事秦國,以為盟好,關上門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從來不去管中原六國打得天翻地覆。
很快,齊國就自己嚥下了苦果,先是跨海徵漢大敗而歸,緊接著又是秦軍撕毀盟書劍指臨淄。
守備力量被輕易擊潰,甚至都沒能組織起一場像樣的保衛戰,王上百官、軍民商賈齊齊跪地請降。
秦國行商君策,獎勵耕戰,輕賤商賈事,偏偏商事活動佔據齊地的主要地位,堪稱齊地的經濟命脈,幾代人皆如此,一向是這麼過來的。
在秦,商賈與贅婿列為一等,但凡有徭役戍邊事,優先徵發。
齊地幾百年的繁榮就此中斷,被秦統治的這些年,社會地位一落千丈,曾經前呼後擁揮斥千金的盛景不在。
不僅如此,秦律還禁止商人衣絲乘車,商人及其子孫不得做官,賦稅加倍,產業也常常被秦吏尋個由頭沒收入官。
為了地方穩定,秦吏第一個法辦的就是曾經在齊地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商人,百般尋找錯處,不由分說,就是遠徙他鄉,至死不得還歸。
齊地百姓並沒有因為秦吏打壓商賈而獲利,相反,失去了繁華的商業活動,日子反而變得艱難起來,物價上漲不說,物用也有所不足。
因此,齊地各階層蘊藏了諸多不滿,只是民風性懦,爆發不出來罷了。
只是,突然間街頭巷尾的風向變了,不時有人鼓吹反秦,只是缺乏挑頭的。
始皇帝駕崩這股風吹過來的時候,閭里瘋傳,同時還有各地盜賊紛起,已經有了動亂的苗頭。
如今又有一股風自東面吹來,熾烈狂肆的海風。
膠東郡守在此之前對東面並非全無警覺,也積極徵召整訓郡兵作了些準備,畢竟膠東是最為臨近漢城的齊郡。
只是當千帆過海浩蕩而來的時候,他與郡丞郡司馬還是有些楞神,對面聲勢實在是太大了。
“膠東兵不過三千,來犯賊人少說也有五萬之數,非我一郡之力乃至周邊數郡合力所能抵禦,當務之急,是趕緊派人向咸陽求援,固守等待帝國大軍。”
郡丞給出的建議是目前最合理的處置方法,郡司馬則緊握手中劍,惡著眉頭,苦思堅守之策。
秦律失軍失地皆是大罪,三名郡主官就沒往棄郡逃亡的路子上想。
不等郡守做出決斷,外面傳來書吏急急的喊叫聲,“大人,不好了,有賊人開啟了城門!”
行動劃一,步調一致,配合緊密,明間相應,這樣的敵人哪裡還是賊子,分明是深通兵法軍律的精兵。
郡治淪亡在即,郡守等人還想突出城去與其他各郡相聯結,組織反撲力量,結果卻陡然瞥見烽火臺狼煙四起。
這是其他各郡求援的訊號,相鄰的臨淄郡、琅琊郡都遭敵兵淪陷,也不知稍遠的東海郡與濟北郡能不能及時反應過來,要不然整個齊地真的就完了。
“好,好...”
雖然對結果早有預料,韓經還是一迭聲的叫好。
齊地三郡一日之間同時攻陷,除了排程有方行動迅速之外,有心算無心無備擊無備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很少有人能想到始皇帝時期巴巴得趕著來上供稱藩的邊隅小國竟然能動員起如此巨大的力量席捲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