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曾在自己的著作《韓非子·難一》中講述了矛與盾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身為秦王心腹愛將,自然要懂得王上喜好。
秦王時常捧在手中的韓非著說,臣下更是人手一捲,李信在馬上治軍之時都會拿出來細細研讀。
“今時此地,楚人誇耀郢城城牆堅不可摧,我大秦將士為王上長矛,自詡無物不摧,如今足以證明矛刺盾穿,我大秦銳矛更勝一籌!”
李信騎著白馬,在眾多親衛的拱護下,緩緩往城門行去。
城頭火光猶自燃燒未盡,控制了城門的秦國跳蕩兵一早就放下了吊橋,李信的馬頭在伸入郢城的同時,還能看到楚軍倉惶後退的身影。
連弩車以及幾十步一置的箭樓給秦軍的攻城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不過也僅限於麻煩。
到底是士氣不振,楚軍在先天上就勢弱了一重,雖然在城頭也有過數次爭奪反推,等到湧上來的秦人越來越多,視為倚仗的城牆為秦楚共有,馬上就有了退縮之意。
加上秦軍工匠們趕製出了大量雲梯、蒙皮衝車,更有悍勇之徒以勾爪直接攀附而上,跳上城頭,捨生忘死,為後續部隊的跟進開啟局面,不過才短短三日,外城就已經被攻破。
當秦人自豪得踏上高大的城牆,將那一面面玄色旗幟插遍城樓,內城王宮當即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將軍,楚國王宮方向有火光升起!”
李信聞聲朝內城楚宮方向望去,果然有零星的火光,不禁微微一笑,“楚人已經亂了方寸,我們正好乘勝追擊!”
只剩下內城這一點地方了,馬上世人皆會傳頌白馬將軍李信大名,滅楚之役也當青冊流傳。
“為什麼上將軍還不發兵!”
“寡人將虎符親自交給他,全國兵馬一應委之,信重若斯,項燕為何頓兵城父!”
楚王負芻摁住景田雙臂,一通猛搖,得不到回應後,失神得將他推倒在地。
起身的景田瞥見琉璃鏡內滿臉黑灰的自己,這一身血汙哪裡還有平時面如冠玉的貴族形象。
稍稍整理了一下,回頭見殿內楚王還在發狂般的發洩,輕輕搖了搖頭,朝著殿外邁去。
眼角有一抹深沉的悲哀滑過,大王,可能你從來就沒有真正瞭解過上將軍。
他效忠的物件從來只有大楚,助你登位是如此,以郢都為餌亦是如此。
殘陽如血,城內已經遍插秦人旗幟,宮牆被攻破只是時間問題,在這最後關頭,景田想起了很多,有汩羅河畔的三閭大夫,有入秦暴斃的昔日懷王...
等到親兵找到他時,只見主將已經自剄面北而死,眼裡還殘留著彤紅的落日餘暉...
慘笑一聲,手裡的佩劍跌落在地,親兵跪伏倒在景田身側,地上汩汩的血液匯成了小溪,他們共同見證了舊楚的滅亡。
只希望太陽昇起的時候,新的大楚能在這片土地興起。
距離郢都陷落已經過去了七天,項燕的城父大營已經擺上了追奠大王的祭品。
全軍縞素,盡皆無聲,一片哀兵之態。
李信的大軍在郢都稍事休整後,就拔營而起,朝著城父徑自而來。
楚王負芻自焚宮室而死,楚人失去了國主,楚國被抽掉了主心骨。
郢都至城父之間的城池望風而降,李信大軍一路馳驅,穿城過縣,如同在八百里秦川郊遊打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