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以西,鳴條。
“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遂與桀戰於鳴條之野,作《湯誓》。”
“蒲阪、鳴條,都是發生過決定中原大地命運的地方,現在盡為秦所有,秦趙相爭,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是嬴姓的後裔同室操戈。”
別看李牧一副老農相,兵法之外也多有涉獵,一路行來,說起這些歷史掌故都是信手拈來。
河東地區歷史悠久,是中原文明的主要發源地,滋養生出一系列璀璨的文化。
堯舜禹時代的都城皆在河東,暖風吹過,桑林柳葉間,傳來的都是歷史的厚重感。
韓經聽這些地名能感受到沉甸甸的歷史氣息,真的邁步其上,入目所及,就是一片桑林、阡陌,心底的肅穆感反而少了。
再說,他只知其名,未知其所以然,不像李牧說起來一套一套的,因此,只有點頭微笑的份。
他裝模作樣的表現蒙過了李牧,後者感概更深,更為細緻得介紹起來,彷彿要一吐胸中塊壘。
安邑這一帶是夏墟,被稱為禹城,臨漳學宮出土的典籍將這份歷史厚重感傳承了下來。
嬴姓的興起與鳴條息息相關。
嬴姓的始祖伯益是黃帝五世孫,佐禹治水有功受帝舜賜姓嬴。
禹臨終時,將授天下於伯益,禹之子夏啟發動兵變處死伯益,被稱作有扈之亂,啟建立家天下的夏朝,。
伯益生子二人:長子為大廉,開創了鳥俗氏;次子為若木,開創了費氏。
若木傳到其玄孫費昌時,夏桀無道,成湯興師。
費昌去夏歸商,作為商湯的御者,在鳴條決戰裡,幫助商湯大敗夏桀,從此嬴姓顯於諸侯。
趙國始祖是造父,飛廉次子季勝之後,秦國始祖秦非子是西周造父的侄孫,飛廉長子惡來之後。
飛廉就是費昌之後。
鳴條是嬴姓開始大放光彩的一個地方,因此李牧過此時,感概嬴姓趙氏與嬴姓秦氏是同室操戈。
“從此秦氏為天子,趙氏不復為諸侯,等秦國伐楚畢,大秦將是繼周室之後又一個統一的王朝。”
韓經談及統一的秦國,暇想連篇,語氣不由得帶著一絲熱切,李牧詫異得看了一眼。
“沒想到經公子對秦國沒有絲毫的芥蒂,甚至...”
韓國是自晉大夫而來,與嬴姓可沒有瓜葛,李牧言下之意,韓經對秦滅韓沒有絲毫怨恨的表現,有點出乎意料。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國一掃六合,結束這近千年的紛爭,在我看來,是利國利天下的善舉。”
“退一萬步來講,韓與秦皆黃帝后裔,大不了就是分家後又合宗了嘛。”
韓經調笑道,“我與老將軍所做的準備籌劃,就是觀秦國之政大行於天下,是否有益於天下萬民。”
“民喜秦之治,則大秦基業固若金湯,漢城將為秦一藩籬,繼續做著化胡為夏的工作。”
“民惡秦之苛政,世道大崩,則漢城將一窺九鼎,重立世道人心!”
李牧:“公子之志,今日方才向老夫述說了十成十。”
“我老了,除了答應公子著書傳兵、教導後輩,別的也辦不到了。”
“真要有那一天,也是左車、鍾離他們透過一柱清香、一壺水酒告知老夫。”
秦一統之勢已成定局,成湯基業五百餘年,兩週八百載,李牧怎麼也想不到如日中天的大秦會二世而亡。